人大委員呼吁盡快研究出臺學前教育專門法
幼兒園是小朋友們離開家庭,首次需要獨自面對的新環境,這里的教育關系到孩子們今后的健康成長與發展。而且,隨著二孩新政的全面實施,有效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保障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學前教育質量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所以,近日人大委員在會議上呼吁盡快研究出臺學前教育法,切實保障孩子們的基本權益。
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下,學前教育壓力將更大。據預測,全國每年將新增300萬名學前兒童,按照現有學制,3年內會新增900萬名入園兒童。學前教育如何做好準備?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加強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人口的剛性增加對教育公共服務挑戰很大,首當其沖的是學前教育,應加強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下大力氣、著力補上學前教育資源的短板。
在總體思路上,一方面應堅決推進實現“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另一方面要積極適應人口生育國策變化,未雨綢繆、主動謀劃。特別是圍繞著其中的重點問題、突出矛盾、薄弱環節,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與制度,以有效化解欠賬的同時,積極應對新壓力,滿足新需求。
具體來說,其一,因勢而謀,做好新形勢下的事業發展目標規劃調整與制度的頂層設計。其二,抓緊建立與完善適應快速發展形勢需要的學前教育管理新體制與財政投入體制——省級統籌,以縣為主。其三,將人口變化與教育需求、城鎮發展規劃等密切結合,科學布局教育資源。其四,建立靈活開放的辦園體制,以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支持多類型混合制園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尚缺120萬學前師資。教師是學前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十三五”期間,必須用非常規的、多措并舉的思路,增強學前教育合格師資快速擴充的能力。一方面,加強支持各地師范學校的建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面向廣大師范畢業生、在校生、綜合性高校學生,招考、培訓其成為合格的學前教育師資。同時,廣開招納大門,面向社會上有志從事學前教育并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群招考,并根據其專業與相關基礎,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適宜性差異化的培訓。
要在短時間內真正有效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同時保障教師隊伍建設與學前教育質量,最根本的還在于盡快研究出臺學前教育專門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保存量擴增量,提高公益普惠水平
學前教育是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做好準備的第一關。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性程度較低,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難點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如果現有問題不解決,加上新的“嬰兒潮”來臨,二者疊加將形成更為嚴峻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公辦園是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支柱。截至2014年,我國共有20.99萬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占24.16%,企事業單位等辦園占9.47%,民辦園占66.36%。公辦園占比過低,成了一位難求的稀缺資源,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要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必須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在當前要保存量,擴增量。保存量是指要減少企事業單位辦園的流失,理順辦園體制。因此,建議把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等全部納入教育部門公辦園統一建設和管理,在資金投入上與公辦園同等待遇。擴增量是指把“雙50%以上”(即公辦園數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辦園就讀的幼兒占比50%以上)作為各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考核指標,全面提高公辦園占比。
發展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把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比至少提高到7%,使投入與發展目標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