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帶孩子看電影受盡白眼 專家:教育熊娃人人有責
寒假悄然來臨,各位親愛的小伙伴兒們都打算做點什么來&ld;祭奠&rd;一下這個短暫的寒假呀?我想這不僅是孩子難題,也是諸位家長們的難題吧。孩子們那個活潑勁兒,要是不帶他們出去玩耍一下,那還得了。于是帶孩子看電影成了大部分家長的首選,簡單粗暴,不用追著孩子到處跑,也不用擔心發生什么意外,只要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就行了。如果你是這樣的想的話,那你們可就太付錢了。下面來聽聽各位家長們的心聲吧。
一月下旬的大銀幕,用&ld;三熊聚會&rd;來形容可謂再合適不過了。一方面,《熊出沒之熊心歸來》上映兩天票房突破13億元,成為最快破億的國產動畫。另一方面,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3》也來勢洶洶。而隨著寒假的來到,動畫片的扎堆上映,各大電影院里又多了一頭&ld;熊&rd;的出現‐‐傳說中的熊孩子!近日,不少觀眾向商報記者反映,在電影院經常被熊孩子們搞得頭痛不已,根本無法愉快地看電影?,F在,咱們就先來聽聽三位&ld;受害人&rd;的現身說法。
家住觀音橋的王先生是一名鐵桿電影迷,只要影院有新片上映,他都會先睹為快。但在寒暑假期間,王先生對去影院看電影卻表現得很謹慎。因為這段時間,正是熊孩子們大發神威的日子。
王先生對記者說,一開始他并不相信熊孩子有多恐怖,但自從去年暑假看了一場《捉妖記》后,個人生觀就坍塌了。&ld;在等待入場的時候,我就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小孩來看片,個過道鬧個不停,當時我還沒有多想。但電影放映后,這幫熊孩子還在鬧騰我就確實受不了。&rd;王先生說:&ld;最恐怖的是,我前排的美女帶著一大一小兩個熊娃,那戰斗力簡直不擺了。到了電影后半段,這兩個熊娃實在坐不住了,開始從后排竄到屏幕,還熱情對熊媽招手,我真懷疑他們是猴子派來的逗兵。&rd;自從那次不愉快的觀影后,王先生看電影還養成了一個習慣:&ld;我會先詢問該場次大概有多少小孩,如果數量太多了,我就換一場。&rd;
別以為在電影院遭到熊孩子&ld;迫害&rd;只有無辜的圍觀群眾。事實上,熊娃的父母也被折騰得不輕。
家住大石壩的唐女士就向記者大倒苦水,她的兒子今年8歲,正值熊孩子的黃金時期。王女士說:&ld;我老公是星戰迷,所以今年的《星球大戰7》上映后我們兩口子就打算去電影院感受一下。本來不打算帶小孩去的,但一時又找不到人照看他,只好一起去,這就是悲劇的開始。&rd;
唐女士說,電影開映后,兒子就扭著她問這問那,一開始她還耐心地解釋。但兒子越問越興奮,完全成了十萬個為什么,聲音也越來越大:&ld;我兇了他幾句后,總算安靜了一陣,但沒想到抓狂的事情還在后面。&rd;唐女士稱,電影放到一半兒子就坐不住了:&ld;完全像鬧鐘一樣準時,又哭又鬧,非要喊走。沒辦法,我們一家人只好在其他觀眾的白眼中灰溜溜地離開電影院,太尷尬了。&rd;
說到對付電影院的熊孩子,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應該是影城工作人員的拿手好戲。事實上,夾在普通觀眾和熊孩子之間的他們才是最慘的。
解放碑E影城工作人員方小姐就向記者透露,一到寒暑假,他們的工作量都會增加很多,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應付廣大的熊娃們:&ld;現在放寒假了,來看電影的小朋友也多了,我們一天要接待300多位小朋友,不少場次40%都是小孩。工作人員也只有加大巡場的力度,遇到在影廳打鬧的熊孩子,我們只能提醒家長(微博),讓家長出面教育。更夸張的是,有時候我們還要變身臨時保姆,帶小朋友去上廁所。&rd;
方小姐告訴記者,最讓影城工作人員頭痛的還是小朋友在大廳等待看片時的安全問題:&ld;在他們眼里,電影院跟游樂場貌似沒有什么區別,經常三五成群的在過道上瘋跑。記得有次春節期間,為了營造觀影氛圍,我們用泡沫做了5節鏤空的小火車放在大廳,結果一個熊孩子沖進來就坐了上去,結果一屁股摔在地上。裝飾品被損壞倒是小事,怕的是小朋友受傷。&rd;
昨日,商報記者在網絡上搜索&ld;電影院熊孩子&rd;,瞬間跳出來約11300000個相關結果。可見如何面對熊孩子已經成為普通觀眾看電影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此,商報記者采訪了倫敦大學心學博士、親子教育專家陳志林。
陳志林表示,電影院里的熊孩子大多是5到12歲的小朋友,他們對事物已有了一定的認知以及強烈的探索欲,這也造成小朋友過于活潑、愛問問題等特性。因此看電影遇到&ld;熊孩子&rd;時,大人們首先應該有顆包容的心。
其次通過委婉的方式進行教育。陳志林說道:&ld;家長在教育小孩時,如果用&ls;不準鬧&rs;、&ls;閉嘴&rs;這樣粗暴的方式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應采用溫和的方式進行提醒效果更好。
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小朋友的社會公德心。最好以親子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去遵守社會準則,這比說服教育的效果更好。&rd;陳志林還表示,面對熊孩子不少人可能抱著一種&ld;又不是我的娃,我怎么好教育&rd;的心態。但在公共場合,任何一個成年人對待小朋友時都應該有種老師的心態,&ld;換句話說就是教育熊娃人人有責。&rd;(商報記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