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的留守兒童新年愿望 分分鐘戳淚點
臨近年末,外出務工的家長們還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著,他們也想盡早回家和孩子們團聚,但是現實并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很多時候,家長們直到新年到來之際,還在趕回家的路途中。孩子們唯有翹首以盼,等待著爸媽的歸來。新年近在眼前,那孩子們都有哪些新年心愿呢?
羅任峰新年心愿。由于還未上學,羅任峰還不會說普通話,更不會寫字,這是上小學一年級的姐姐羅春艷幫他寫的。
“我和哥哥弟弟在家里很孤獨,我真的很想你,希望你早點回來。”
“媽媽,我希望你快點回來,回來之后要對我嚴格一點,要不然我就不懂事了。”“媽媽,我和弟弟妹妹很想你,你還要不要我們啦?你快點回家吧!”
5歲,本應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可以在爸媽的懷中盡情撒嬌,可以無所顧忌地玩耍,可以和玩伴們淘氣搗蛋……但對于留守兒童羅任峰來說,5歲,意味著“長大了”,已經足以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在大山里蹲點調研的時候,記者偶然發現了羅任峰——當時這個“小大人”正背著一簍豬草回家。從山坡上望去,4個身影在坡底的石縫中緩緩挪動,羅任峰肩背小背簍在前引路,6歲的姐姐羅春艷背著1歲的妹妹羅春麗走在中間,67歲的奶奶蘭乜正背著大背簍墊后。
雖已深冬,但羅任峰依舊只穿著一雙破舊的涼鞋,一條白色單褲,一件滿是污漬黃白相間的內衣,一件有些臃腫的藍色外套。
裝滿豬草的背簍套在稚嫩的肩膀上,羅任峰顯然感覺不舒服,握拳的雙手不自然地彎在胸前。遇到攔路的大石頭,羅任峰需要手腳并用,才能帶著背簍翻越過去。
羅任峰的家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長洞村沙橋屯,這里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區,九分石頭一分土地,沒有水源,靠天吃飯,玉米是少數可以成活的農作物。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青壯年外出謀生,留下大量留守兒童。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2014年,羅任峰的爸爸因病去世,媽媽為了養家遠赴廣東打工,羅任峰三兄妹只好跟著奶奶生活。
羅任峰的家位于半山腰,是一座人畜混居的磚瓦房。狹小的房子分上下兩層,下層關牲畜,上層住人。昏暗的屋子里擺著3張床和一張桌子,桌上放著一家人的主食——一簸箕蒸熟的芋頭。奶奶養的4頭豬是家里最值錢的東西。幫奶奶割豬草,也就成了羅任峰每天的必修課。
羅任峰的話很少,總是抿著嘴,堅毅的眼神里透露出少有的穩重。奶奶吩咐的事情,他總是默默去完成。“奶奶老了,我長大了,不累。”羅任峰已經把自己視作可為奶奶分憂的“小大人”。
姐姐羅春艷現在是長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是家中最“有文化”的人,也是唯一會說普通話的人,因此她充當起了記者與奶奶和弟弟間的“翻譯”。“弟弟很聽話,從來不會哭鬧。”羅春艷這樣評價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