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生去津冀上實踐課 有望實現跨界共享教育資源
原標題:北京學生有望去天津河北上實踐課
時代進步的同時,教育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轉變,除了促進教育的平衡發展外,實現教育資源的合合,以及資源的共享,也逐漸成為時下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為了探索教育資源共享的問題,各地正在展開各項措施,在不久的未來,北京的學生有望跨界去津冀上實踐課。這也代表著我國教育的又上一個新臺階。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將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探索三地學生進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實現形式。
前天是本學期北京最后一次初中生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除了學生和家長外,還有一批特殊的客人‐‐40多位來自河北省邯鄲市教育系統的干部、校長。他們正在北京各區參加&ld;影子工程&rd;培訓學習,而調研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便是他們此行的一項內容。當調研考察組一行來到北京工商大學化學樓時,幾十名來自全市各區的學生正在動手制作洗面奶和面膜。考察組的校長們也參與了體驗。
據介紹,北京市初中開放性實踐活動從2015年10月底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截至目前,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共上線851個活動項目,涉及電子與控制、健康與安全、結構與機械、能源與材料、數據與信息和自然與環境等七大類。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自主選課、團體預約和送課到校三種不同方式參加活動。實踐課每個班大約有30名學生,一位教師主講,5至6位助教協助教學,課程結束后學生要將學習單上傳到網上,學分將納入中考成績。
據介紹,截至目前,資源單位共發布自主選課課時5788次,可接待47219人次;團體預約課時21547次,可接待1077350人次;送課到校課程可預約課時26467次,可接待1323350人次。目前課時人次數可供2447919人次學生學習,按照初一年級在冊學生約9萬名計算,平均每個學生可以選擇27個課時。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表示,這樣的課就是要讓學生走出校園,適度&ld;遠離&rd;校內的傳統課堂和傳統教師的教法,接觸新的領域新的課程,開闊眼界、增加才干。未來,將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探索三地學生進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實現形式,一方面將北京豐富的文化科技等社會大課堂資源向天津、河北學生開放,另一方面,也探索將天津、河北兩地獨特的地方教育資源向北京中小學生開放,資源的邊界還將繼續向外延伸拓展。(記者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