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引導學生不飲用碳酸飲料保護學生健康引熱議
學生的身體健康受著周圍諸多因素的影響,垃圾食品、碳酸飲料等等,都是孩子們愛吃的,但是這些視頻中存在著嚴重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發展的因素,所以家長和老師們搜想盡了辦法制止,但是始終不見成效。近日,廣東發布了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通知,其中包括了學生不飲用碳酸飲料等一系列條款,對此,引發一眾的熱議。
廣東省教育廳透露,廣東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促進膳食營養均衡工作的通知》,引導學校食堂合安排膳食。通知提出,加強對學校小賣部和學校食堂供應品種的管,引導校園商品店不銷售、學生不飲用碳酸飲料、食用方便面等無益身心健康的食品,保護和增進青少年身體健康。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碳酸飲料不僅容易上癮、越喝越渴,而且容易引發肥胖、損害牙齒,甚至可能導致骨質疏松、腎結石。而青少年正處于發育期,假若不加節制攝入碳酸飲料,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從這個角度看,學校確實有義務、有責任幫學生抵制碳酸飲料、方便面等食品,但簡單地將其在校園拉黑,卻很可能事倍功半。
首先,從程序正義上看,政府機關應秉持&ld;法無授權不可為&rd;。雖然關于碳酸飲料、方便面等食品無益的研究不少,但只要在售碳酸飲料的各項參數符合行業標準和《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相關部門就有義務保護其正常的銷售、流通。此,在校園內拉黑碳酸飲料、方便面,盡管維護青少年健康的初心可鑒,但仍屬權力任性。
其次,從處置方法看,一刀切式的拉黑碳酸飲料,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碳酸飲料是很多學生的夏日標配,在學校里買不到,可以到校外買。如此一來,校方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再者,從執行看,學校小賣部和學校食堂不賣碳酸飲料和方便面后,必然影響其利潤,校方如何彌補損失?如果沒有補償,必然會有業主不配合,甚至陽奉陰違。如此,通知的效力就大打了折扣。
不可否認,對學生而言,不吃方便面、不喝碳酸飲料是一種更健康的生活習慣,但習慣的培養,不能靠簡單的行政命令,而是需要潤物無聲的引導與涵養。否則,不僅難有效果,還會落下&ld;違背程序正義&rd;的把柄。還是那句話,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