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逛超市商場到底該不該遷就孩子給他買東西(2)
著名青少年心咨詢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研究員、河南省教育系統首批特聘家教專家王海勇說:&ld;如果不想滿足,就用陪伴的方式處。物質上,我的觀點是盡可能延遲滿足。因為孩子一般的需要都屬于沖動式需要。家長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成為孩子脅迫自己妥協的籌碼。因為家長越有情緒,孩子越會抓住不放,以此來提升自己的需要欲望和對抗性情緒。家長應客觀而平靜地表達不買的想法,默默地等待孩子思考。如果孩子仍然哭鬧,再陪著等。如果實在想要,最后的妥協是&ls;下次再買&rs;。&rd;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撒潑,很多家長會覺得很沒有面子,王海勇指出:&ld;面子問題是家長自身的問題,只要家長耐心陪伴解決,孩子也會平靜下來。耐心和堅守十分重要,底線是要堅守的。&rd;
那么怎樣預防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牛曉耘給家長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具體說五六歲之前,盡量不要帶孩子到大型超市、商場。過大的空間、過多的物品對幼小的孩子沖擊大、誘惑多。年幼的孩子需要過簡單、有序的生活。待他們性漸漸形成,擁有相當的判斷力和控制力之后,再帶他們進入更豐富的環境中。
小超市、小商店總是避免不了要去的。牛曉耘說經常見到有孩子在超市里不停地問東問西,而大人很不耐煩回答,或者孩子摸東摸西,遭到大人制止。當孩子感受到大人的不耐煩時,他們的情緒也會焦躁起來,會更多話多動,直至&ld;無取鬧&rd;。想讓孩子安靜、有節制,成人就要平和、耐心,認真傾聽孩子,并給予回應,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采購的環節,例如拿菜、付款等。
孩子一到超市就要買玩具和食品,說明孩子的精神享受和這些物品聯系在了一起。也有可能是孩子并不過分的需要總被成人壓制,導致孩子形成心渴求,或強化出了好聲好氣要不到、&ld;撒潑打滾&rd;就得逞的互動模式。所以成人要回看自己的哪些態度和方式讓孩子變成這樣。
對稍大些的孩子,讓他預見到會發生的事,并一起制訂應對方案,會讓孩子因有思想準備而減少被欲望和情緒牽著走的現象,利于孩子逐漸形成計劃性和自控力。當然,剛開始這么做時,孩子提前說得很好,一見東西就又糾結上了,這是正常的。家長在此時需溫和地堅持,不評判地幫助孩子實現計劃。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讓家長難堪時,請記得,你的面子沒有孩子的成長重要。讓自己盡力保持平和,先傾聽孩子的想法。若孩子已情緒難以自控,可將孩子帶離那個情境,轉移他的注意力。對于稍大些的孩子,待他情緒平復下來之后,再與他交流。
責任編輯:陳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