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該注意孩子想象力培養(yǎng)
小朋友們,你們希望自己多才多藝么,當當音樂、舞蹈和游戲會合,會有什么樣的戲劇創(chuàng)意?當白紙、黑筆和繩子結識,會有什么樣的新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發(fā)展很重要,關愛兒童,想知道更多最新的兒童資訊嗎?請看
在日前舉行的&ld;第二屆國際創(chuàng)新兒童藝術教育研討會&rd;上,首都師范大學楊景芝教授向大家展示一幅作品:一株長生草,周圍有很多小天使。這是為什么?孩子說:長生草能長生是有天使守護。&ld;長生草有天使守護,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應該我們來守護?&rd;楊景芝說,&ld;我們老師常犯一個錯誤,用成人的思維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贊賞他的創(chuàng)造力。為什么國家現(xiàn)在特別重視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生命的長遠關注,事關未來全民族素質的提高。&rd;
尋找塵封的&ld;創(chuàng)造力&rd;
當牙簽、糖和KT板相遇,會有什么樣的建筑驚喜?當音樂、舞蹈和游戲會合,會有什么樣的戲劇創(chuàng)意?當白紙、黑筆和繩子結識,會有什么樣的新發(fā)現(xiàn)?
國外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實踐讓人耳目一新。在特別設置的三個工作坊中,來自法國、芬蘭等地的兒童藝術教育專家就是使用上面的簡單道具,帶領參與者一起找尋生命中那被塵封的&ld;創(chuàng)造力&rd;。
來自芬蘭的&ld;兒童建筑教育實踐工作坊&rd;,以&ld;甜蜜的建筑&rd;為主題,用牙簽、糖果、KT板制作帽子。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全場收獲了千奇百怪、絕無翻版的建筑&ld;帽&rd;。工作坊負責人表示,在藝術的世界里,沒有對或錯,這也是它能夠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原因。
來自法國的&ld;兒童當代藝術教育實踐工作坊&rd;里,則以&ld;線條&rd;為主題,帶領大家用各種各樣的黑筆、白紙和線做作品。紙上看起來亂糟糟的一堆線,加上個框框,就是個抽象派的藝術品。這里的教師認為:藝術是在等待被發(fā)現(xiàn),而不是被發(fā)明。
兒童是藝術教育的起點
兒童天生就是探索家,創(chuàng)作家,想象家。對他們的思維啟蒙是最重要的。可是在目前的體制下,我們教育工作者更關注藝術技巧,而忽略孩子的創(chuàng)作天性,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往往被禁錮在圈子里。
&ld;我們要改變這種模式,跳出禁錮思維,找到未&ls;去兒童化&rs;的自己,站在他們的高度感受他們的思維,和他們一起創(chuàng)作,并不斷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及時調方向,而不要總是抱怨工作煩瑣,孩子調皮。調動全身心的細胞融入孩子中間,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過程。&rd;一位從河南某縣城遠道而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觸。
藝術教育描摹生命的旅程,而兒童藝術教育就是這一場旅程的起點。&ld;對于美術老師而言,孩子的畫作就是他們情感交流的平臺,這種交流因為畫作而實現(xiàn)永恒。也許有一天,他們長大離你遠去,但那些作品就是你曾參與他生命旅程的最好證據(jù)。&rd;清華附小教師聶焱說。
&ld;孩子需要學的是音樂而不是音樂課,是美術而不是美術課,在共同的活動中孩子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我、展現(xiàn)自我。當下藝術教育課程和藝術社團把很多藝術的東西制約掉了,我們應逐步改進課程體系,把課程建立在&ls;真善美&rs;的基礎上,向藝術靠近些,把教育做實些。&rd;北京朝陽區(qū)教委副主任姜繼為表示,&ld;所謂藝術分門別類有很多,但是共性的東西是自、自在、自我、自主、流暢和舒展,一個人要是具有了這樣的品質,他可以不會彈琴、畫畫,但是他展現(xiàn)出的東西一定是藝術的。&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