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校門口零食火爆 怎樣保障孩子飲食安全
如今,全國各地很多學校的門口,都成為無證攤販的聚集地。如何保證孩子的食品安全,引導他們健康飲食?這些方面我們都需要了解,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健康安全,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
朱毅:其實說&ld;辣條&rd;受捧有點言過其實了。據我了解,很多中小學生不吃,至少是不經常吃這個。一些媒體片面報道把&ld;辣條&rd;炒起來了。&ld;辣條&rd;不僅在城市的學校不盛行,我最近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調研發現,&ld;辣條&rd;也沒想象中的那么多。
朱毅:一些孩子覺得學校食堂和家里的飯菜不合口味,就會想吃校外的零食。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零花錢,校園周邊的小零食又琳瑯滿目,對他們很有吸引力。&ld;三無零食&rd;走進校園里賣是極少見的,都是校門口推車式的攤販,通常是&ld;來無影去如風&rd;。
朱毅:首先,這些小零食影響孩子的正餐,最大的問題是干擾孩子吃正餐時的營養攝入,使營養得不到充分吸收,影響生長發育。比如,一些人為了讓小零食有很足的甜味和咸味,會加入很多甜蜜素和鹽。像話梅、魷魚絲、海苔等,這些很咸的食物都是孩子們愛吃的,但它們含鹽量很高,稍微吃一點也許就會超過孩子一天允許的鈉攝入量。
第二,這些小零食的安全性堪憂。很多小零食都是小廠子生產出來的&ld;三無產品&rd;,在添加劑的使用方面,存在超范圍和超量使用的問題。比如,商家會為了迎合孩子們的喜好違規添加色素,一些小糖果看起來五顏六色的,很有可能就是使用了不該使用的色素,或者色素的使用量超過了規定量。
朱毅:青少年食品應采取分級制度,對食品進行分級。有人建議,可將零食分為&ld;可經常食用&rd;、&ld;適當食用&rd;、&ld;限制食用&rd;3個級別??山洺J秤玫牧闶呈侵傅椭⒌吞?、低鹽類的零食,這些零食可以每天都吃,如水果、酸奶等。適當食用的零食是指中等量的脂肪、鹽、糖類的零食,這些零食可以一周吃一兩次,如巧克力、火腿腸等。限制食用的零食是指高糖、高鹽、高脂肪類的零食,這些零食應該讓孩子少吃或不吃,如話梅糖、炸雞翅等。
對零食進行清晰分類,然后嚴格執行,有利于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
朱毅:飲食安全是需要社會共同努力的。在教育方面,要讓孩子知道一些零食是不該吃的,這很重要,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進行教育。在管方面,本著對青少年身體健康負責的態度,不僅要對校園內進行管,校外也應該加以控制,可以教育部牽頭,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一些有監管權的部門加以協調,共同打擊校園周邊的不合格食品。
還有一點就是,家庭和學校應多準備一些可口的食物,最好是營養和美味兼具。孩子們喜愛這樣的食物,就不會去吃其他食物。家里可以準備一些健康零食供孩子們選擇,他們也就不會&ld;背著&rd;家長在外面吃零食,從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