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玩20分鐘iPhone可導致近視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孩子們很小就開始接受網路設備,手機、電腦、iPad等等。據調查了解,連續使用20分鐘iPhe會使兒童產生近視的情況,這是真的嗎?想要了解更多最新兒童資訊內容嗎?請看
近日,一條微信在手機上被年輕的父母們瘋轉。微信內容說是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三位醫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實驗,結果顯示:玩20分鐘iPhe,三個孩子平均視力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狀態;玩20分鐘iPad,淚膜破裂時間與干眼癥患者相當;玩10分鐘手機,相當于看30分鐘電視!
三位眼科醫生分別讓3個孩子使用、觀看iPhe、iPad、42寸液晶電視和投影儀,通過對比孩子的屈光度、淚膜破裂時間和一分鐘眨眼次數的前后變化,來判斷它們對孩子們視力的傷害程度。
屈光度,也就是指近視,遠視或者散光的度數。實驗顯示,在4天時間里,使用各種觀看設備的孩子中,玩iPhe、iPad對孩子視力屈光度的影響遠大于電視、投影,其中一個小朋友用了20分鐘iPhe手機后,右眼視力下降到假性近視100度的水平。第二個測試是淚膜的破裂時間。淚膜,就是淚液在眼球中形成的一層薄膜,能夠滋潤眼睛,緩解疲勞。淚膜破裂時間,是反映視力疲勞的重要指標。一般淚膜破裂時間是8-10秒,低于這個數值,就說明眼睛處于緊張狀態,容易眼疲勞。而在這次實驗中,三個孩子玩了20分鐘iPad后,淚膜均在5秒就破裂了,明顯低于正常水平。
在最后一個實驗中,測的是眨眼次數。通常情況下,正常人眨眼頻率是15-20次/分鐘,低于這個值就說明眼睛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導致眼疲勞、眼睛干澀、視力下降。而一個小朋友在玩iPad的20分鐘時間里,平均每分鐘只眨了4次眼。
對于這個結果,記者到發稿時,未聯系到實驗中的醫生,于是向北京同仁醫院主治醫師趙琦請教。他告訴記者,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有可能的。
趙琦說,比如第一個實驗中的屈光度下降到100度,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人的眼睛直到18歲才算發育完成,所以如果兒童用眼過度,眼睛中用來改變晶體形狀的睫狀肌容易痙攣,造成假性近視。于這種情況很常見,所以在兒童診斷近視時,都需要先散瞳,使睫狀肌放松。很多兒童睫狀肌放松后,晶體調節能力恢復,近視的癥狀就消失了。所以第一個實驗中的這種情況,就是視疲勞造成的假性近視,只要眼睛放松調節后,還是可以恢復的。而淚膜破裂時間變短,眨眼次數變少這些情況,也確實會發生的。趙琦說,如果淚膜長時間破裂時間變短,還可能會引發干眼癥。
人每一次眨眼,淚液都會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淚膜,這層膜可以濕潤眼球。而長時間不眨眼,淚膜破裂時間變短,角膜表面水分很快蒸發,如果長期忽視,使眼球一直處于缺水狀態,就容易發展成干眼癥。不過像實驗中的情況,只要孩子放松眼睛,恢復淚膜持續時間,就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所以這條微信中所提到的內容并不是危言聳聽,只不過這些癥狀只是短時間存在的,如果不長期、連續過度用眼,這些癥狀是可以恢復的。那么,這是否說明電子產品確實容易造成孩子的視力問題呢?
趙琦認為現在還無法下這樣的定論。因為目前關于近視的具體成因在醫學界還是一個謎。人們只是推測認為它和遺傳以及視疲勞等多種因素的聯系比較密切。不過,在觀看各種屏幕時,距離絕對是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一般認為,對于電子產品,最佳的觀看距離是電子產品屏幕對角線的3-5倍。以iPad為例,屏幕對角線大約是25厘米,那么觀看距離至少要75厘米,相當于成年人手臂的長度。此外,用眼時間也要嚴格控制。兒童(2~6歲)操作電子視頻產品的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