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鴨子走路時脖子伸的老長,挺著胸一搖一擺!你們想要知道為什么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嗎?今天小編分享的是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原因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鴨子兩條腿比較短,腳的三個趾之間有一層薄薄的膜連在一起, 這層膜叫“璞”,作用是劃水,還有鴨子的腳不像雞那樣長在身體下部的中間位置,它腿偏向后面,這種身體結構,有利于鴨子在水中伸展開身子劃得更快,這樣一來,鴨子上岸以后,它是用比較短的腿拖著長長的身體,重心不在雙腳的中心,也不在身體的中央,二十比較靠后,因此走起路來它只能昂首挺胸、左右搖擺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鴨子的放養方法
放牧
飼養季節的選擇,養鴨如以產蛋為主,一般應在立秋前一個月開始飼養雛鴨這樣,雛鴨20天后就可到青稞稻田放牧。雛鴨發育好的,50天后可放稻茬田,有助于早日開產,大量產蛋。[2]
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
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于 管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只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并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采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后進行補飼,并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采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并要固定專人管。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防疫滅?。悍硼B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御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食物很廣,大型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里。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飼養管
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盡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于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濕,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于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谙碾r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濕,雛鴨食欲差,生長發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濕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2、育雛方式
根據現有鴨舍的具體情況,可采取多種育雛方式。針對稻田養鴨的具體情況,應集中育雛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紹其中幾種方式:
?、倨矫娴孛嬗r
即直接在鴨舍地面上鋪厚墊料,如刨花、粗木削、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雛,定期清更換墊料,使之保持清潔干燥,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雛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網育雛
即鴨舍1/3地面鋪設離地網面,另外地面不鋪網,只鋪墊料。飲水全部放置在網上,這樣舍內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須小于250。此法成本適中,且利于清潔工作,效果較想,所以比較常用。
?、奂埾溆r
利用普通大一點的硬紙箱,將雛鴨養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氣時不用熱源供溫,可自溫育雛,大大降低保溫費用,且簡單易行,投資小。但須注意保持干燥、衛生和通風,常在紙壁鑿孔以通氣,需適時分群轉移,隨著雛鴨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鴨移出至其它紙箱或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并逐漸脫溫。因此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工作繁雜,育雛數量有限,適合小規模養殖。
3、飲水和飼料
?、亠嬎?/p>
雛鴨出殼后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一般做法是,將雛鴨放入1厘米深的淺水盆中幾分鐘,讓雛鴨濕腳和飲水,即通常所說的“點水”。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鴨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換掉臟的飲水,裝入新鮮的水。
?、陂_食
在雛鴨出殼后24-28小時內,當全部雛鴨飲到水后,讓雛鴨開食。最遲也不能超過36小時。雛鴨開食后的最初幾天,應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以后讓雛鴨自采食,自飲水,晚上不設人工光照。
③飼料飼喂
雛鴨飼料宜新鮮、清潔、營養、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飼料。雛鴨在10-15天期間,每羽鴨用全價飼料500克分供食,在飼喂過程中拌加少量米飯。然后,用米飯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類飼料喂到體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
①通風
絕大多數開放式鴨舍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為主要標準來進行通風換氣的,靠開閉門窗的多少和開閉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通風。窗戶應設在高處,即使風吹不到鴨身,又利于排除較熱較輕的廢氣。同時,防止賊風和溫度波動引起雛鴨感冒和生長不良。
?、诿芏?/p>
通常雛鴨群以400-1000只為宜,地面平養時,第一周齡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齡14只左右,第三周齡以后不應多于10只;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③溫度
雛鴨生長須適宜的溫度,要避免室內溫度大幅度升降。1-3日齡,溫度為28-30;4-6日齡,溫度為24-26;7-10日齡,溫度為20-23;11天以后類推。前期當室內溫度低于20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注意防止鴨子堆集,并及時疏散。
?、軡穸?/p>
充雛時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6-70%,這和雛鴨出孵時機器內濕度接近,可避免雛鴨因呼吸干燥空氣而散發體內大量水分,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雛鴨開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采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
?、廾庖呓臃N
免疫接種的程序和種類在各地區是不同的,這取決于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狀況。最好禽病專家進行調查,制定好免疫接種計劃并嚴格執行。
?、哌m時淘汰
于稻田養鴨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條件下進行,鴨群必須健康。應當適時淘汰健康狀況差、生長不良的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