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海底會有“雪線”
大海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它里面有很多生物,在深海中還有很多我們不曾知道了解的秘密。深海海底是一個幽暗寂靜的世界,沒有陽光照射,沒有冰川雪山。可海底為什么會有&ld;雪線&rd;將高低起伏的海底分成了兩個不同色彩的世界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為什么海底會有&ld;雪線&rd;?&ld;雪線&rd;上下為什么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呢?原來,不同的顏色其實反映了海底軟泥性質上的差異。在深海海底分布著兩種軟泥:一種是顏色較淺,呈灰色或灰白色的生物軟泥;另一種是顏色較深,呈紅色或褐色的黏土軟泥。顏色較淺的生物軟泥含有豐富的鈣質和硅質生物骨骼,來源于上部海水中沉降的浮游生物的遺骸。這些浮游生物死亡后,其白色的生物骨骼,如同天空中的雪花飄落在海底,最后堆積在海底巖石上,形成了海底世界的&ld;雪山&rd;。而黏土軟泥的主要成分是風和江河從陸地上搬運到海洋中并沉淀下來的各種黏土和細粒礦物,以及海底火山的噴發物,其中生物骨骼很少,碳酸鈣的含量非常低。這些黏土軟泥于富含紅色氧化物而呈現出紅色或褐色等色彩。這兩類軟泥是大洋海底的主要沉積物。可以這樣說,海洋的巖石基底上一半被灰色的生物軟泥所覆蓋,另一半被紅色的黏土軟泥所覆蓋。
那么,深海海底為什么會形成這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軟泥呢?原來,這與海水對碳酸鈣的溶解現象有關。在深海,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水壓加大,溫度降低,水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會升高,碳酸鈣溶解度也相應增大。至某一臨界深度時,碳酸鈣溶解量與碳酸鈣補給量相抵平衡,軟泥中的碳酸鹽物質會全部溶解于海水中。這個臨界深度叫作碳酸鈣補償深度(D)。科學家把大洋洋底這一深度的連線稱為碳酸鹽補償線,簡稱碳酸鹽線,也就是&ld;海底雪線&rd;。
因此,淺于碳酸鹽線的海底部分,主要鈣質生物軟泥所覆蓋,表現出灰色或灰白色;深于碳酸鹽線的海底部分(如深海盆地),于絕大多數碳酸鈣被海水溶解了,留下非碳酸鹽的黏土和硅質軟泥,從而表現出紅色或褐色。碳酸鹽線就如同一條出現在海底的&ld;雪線&rd;,造就了較淺的海底泥巴為灰色,而更深處的海底泥巴卻是紅色的獨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