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海底雪線”會升降
人們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中國一般家里稍微有點條件的家庭都將孩子安排到國外去讀書。其實高山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高山上的雪線夏季天氣炎熱,雪線會比較高;冬季酷寒,雪線會相應下降。那么為什么&ld;海底雪線&rd;也會升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ld;海底雪線&rd;是海洋中重要的沉積界面,只有在界面以上的那部分海底,鈣質浮游生物的碳酸鹽骨骼才有機會被保留下來,形成奇特的&ld;海底雪山&rd;。然而,即使在&ld;雪線&rd;之上,海底沉積物中碳酸鹽的含量在時間和空間上也有著令人驚異的變化!
隨著大洋鉆探計劃的成功實施和大洋科考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獲取了大量海底沉積物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發現,海底沉積物中的碳酸鹽含量不僅在同一時期的不同海域有著差異,而且在同一海域不同時期也展現出周期性的變化規律。這種沉積物碳酸鹽含量在地質時期的周期性變化被科學家稱為&ld;碳酸鹽旋回&rd;,并表現為太平洋型溶解旋回和大西洋型稀釋旋回兩種類型。太平洋型溶解旋回的特點是冰期碳酸鹽含量高,間冰期含量低;而大西洋型稀釋旋回的特點表現為冰期碳酸鹽含量低,間冰期含量高。
那么,海底沉積物中碳酸鹽含量的這些變化是什么原因引發的呢?科學家經過大量調查后發現,這些變化是碳酸鹽的生產力、海水對碳酸鹽的溶解作用和陸源物質的輸入三大因素所造成的。其中,碳酸鹽生產力是表層海水中能夠分泌碳酸鹽的鈣質生物量所決定的,這些碳酸鹽生物量越豐富,能夠提供給沉積物的碳酸鹽自然越高。其次,海水對碳酸鹽的溶解作用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海水深度不同,對碳酸鹽的溶解程度不一樣,海水越深,溶解能力越強,所以不同深度海底的沉積物中能被保存下來的碳酸鹽含量也就不一樣。再次,以陸源碎屑物為主的非碳酸鹽沉積物的&ld;稀釋作用&rd;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時期,于陸地風化作用的加強,大量陸地上的風化產物被河流和風帶入到陸坡和深海區,這些非碳酸鹽物質的加入使得沉積物中碳酸鹽的相對比例降低。
總而言之,于氣候、環境和地條件等因素的差異,導致不同時期或不同區域的碳酸鹽生產力、溶解作用以及稀釋作用的強度也就不同。這種變化造成了&ld;海底雪線&rd;的升降:碳酸鹽溶解,使&ld;雪線&rd;上升;碳酸鹽堆積,使&ld;雪線&rd;下降。因此,海底沉積物中碳酸鹽含量不僅在空間上有著顯著差異,更在地質時期里呈現出周期性的旋回變化,&ld;海底雪線&rd;也就隨著來回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