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臭氧層會有“洞”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小朋友們,你們家里有冰箱么,夏天到了冰一箱冷飲在冰箱里慢慢吃,是不是感覺很過癮,可是大家知道嗎?它是對我們環境有傷害的,他會產生臭氧。對于臭氧大家了解多少,知道為什么臭氧層會有“洞”嗎?下面讓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吧。
近幾十年來全球臭氧總量是下降的,尤其是在南極地區下降最明顯。特別是在春季,南極地區臭氧總量急劇減少,會出現低于全球平均值30%~40%的閉合低值區(通常這個值設定為220多布森單位)。所以,與周圍地區相比,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就出現了一個“空洞”,這就是南極臭氧洞。
南極臭氧洞并不是全年都存在。通常南極臭氧在每年7月下旬開始減少,8月中旬后就出現較為明顯的臭氧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臭氧洞的面積最大,10月底后因為氣溫升高臭氧急劇增加,臭氧洞逐漸填塞,12月中旬恢復正常,就不再有臭氧洞了。
臭氧洞有嚴格的科學定義,并不是所有的臭氧低值區都能稱為臭氧洞。南極春季出現的臭氧洞至少有3個特點:一是臭氧數值低,應在220多布森單位以下;二是低值區范圍大,低于220多布森單位的范圍經常超過百萬平方千米;三是低值持續時間長,常達2~4個月。
南極臭氧洞的出現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為了冰箱和空調等的制冷,人類發明和使用了氟利昂和溴化烴等含氯和溴的化合物,正是這類化合物最終導致了臭氧層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