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精密的體系,抗干擾能力的挑戰也就越大。越是復雜的通牌體系,雖然傳遞的信息量大,也最容易被破解。個裁判與通牌的戰爭,可以看做是信息通路的戰爭,裁判盡可能的封鎖信息通路,使得想要傳遞的信息不暢,而玩家想辦法再開辟新的信息通路,以規避裁判的封鎖。其實三國殺的規則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和通牌經過幾輪斗爭的結果,例如現在規定了牌放置的方向,就是應對有人將牌正放倒放傳遞信息而設立的。下列方式是在目前的環境下可以考慮和采用的:
1 很多裁判都在倡導的規范比賽用語:例如回合結束必須說回合結束,說別的則被警告和扣技術分,發動技能,使用錦囊都有同一的說法。語言通牌是信息承載量最大的一種通牌方式,對于這個信號通路的切斷,會打亂不少隊伍的通牌體系。
通牌者的應對:通過語調重音和停頓表達信息,依然可以覆蓋全部信息點。這個只要允許說話就無法避免。
裁判的再應對:取消打牌過程中任何說話環節,回合結束按鈴或者叩擊桌面,發動技能按鈴,指定目標在裁判的一塊畫板上指定,裁判倡出技能及目標。這種方式基本完全切斷了語言傳遞的通路了
2 對典型動作的糾正:例如對于雙手交叉胸前,坐姿歪斜等可疑動作給予1-2次警告,3次扣分的判罰,同時除了自己行動或響應出牌,手禁止高于桌面,被突襲反饋后也不能洗牌(這時洗牌沒有意義,下次被突襲前允許洗牌即可),可以杜絕一部分信息的傳遞,例如推扶眼鏡,撓臉,包括抱手在胸前等,違反者給予1次警告,2次扣分的處罰,但是這個要求顯得似乎有點不近人情,如果玩家就是癢癢或者眼睛下滑也只能等到自己行動再處了。通牌者要想在開辟新的信號頻道,難度就很大了,例如出牌時1指推送還是2指推送,向前推送還是斜向推送,這些方式雖然可以承載一些信息,但都是要在出牌環節才能夠傳遞出去,已經難以形成體系,作用不大了。
3 桌牌擺放:桌牌擺放的信息傳遞量非常有限,僅有牌的角度和開縫距離兩個頻道,如果在桌布上畫出牌區,要去牌必須嚴格一張一張放入每個對應牌區中,每個牌區跟牌的大小基本一致,間距相等,并且手牌必須從一邊的牌區順序碼放,犯規者1次警告,2次扣分。基本就封死了這個信息頻道。
上述的幾個做法,都需要執法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基本可以杜絕成體系的通牌。正如世界上任何貓捉老鼠的游戲,都是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過程中,螺旋上升,向前發展的。&ld;通牌&rd;這個飽受爭議的話題,不正是推動規則不斷完善的引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