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成敗的因素-三國殺3v3組合(2)
2、張角、甄姬
這個組合如今仍然被很多隊伍所迷戀著,誠然,張角需要提供大量的判定機會以提高自己的手牌質(zhì)量,但是畢竟張角主公位只有4張手牌,對于洛神的控制意義并不大,指望洛神洛出閃的幾率也不算很高。況且即使張角甄姬配合雷擊成功,張角很可能只剩下2張手牌,只要稍微一拆遷就很容易成為對手急火的對象。權(quán)衡利弊之下,我們就要考慮下這種組合來控制雷擊的思路是否可行。
筆者認為,張角甄姬組合的真正核心在于甄姬,張角發(fā)揮的僅僅是類似司馬的作用(當然,張角的鬼道是換牌,減少了手排的浪費)。但是對于甄姬這個特定角色來說,3HP和2HP的差距是很大的,當甄姬遇到馬超、呂布這樣的強DPS時,只能仰天長嘆內(nèi)牛滿面了
3、張角、司馬(俗稱雙神棍)
看似恐怖的組合,畢竟雙判定對于雷擊的命中控制讓對手膽寒。但是畢竟司馬供牌有去無回,有時候為了供張角的一張閃就失去了自我防御能力,當司馬面對許褚這樣的猛男而無閃的時候,反饋的那一張小牌又有什么作用呢?
4、張角、大喬
這也是某些隊伍的一種思路,通過樂不思蜀提供判定機會,但是劉備大喬都難求到的一張方塊,僅憑大喬一個人就能求到么?另外,張角、大喬都是主公位上的人選,擺放的時候還是或多或少有些糾結(jié)的。筆者認為,除非萬不得已,這個組合還是不要出場為妙。
隨著比賽級別的提高,諸葛觀星被賦予和對手之間的心博弈、與隊友之間的交流的雙重概念。諸葛觀星時不僅僅要控制隊友的手牌質(zhì)量、保證自己的存活(如空城的發(fā)動),同時也要預(yù)判到一切突發(fā)因素,比如對手月英的集智、八卦陣的判定等等,隊友在和諸葛配合時,要根據(jù)諸葛觀星后手牌的放置來確定自己接下來的動作(如是否發(fā)動洛神、是否判定八卦等)。同時,不可忽略的是除了為自己隊友觀星,諸葛也可以通過觀星控制之后的判定、甚至控制對手的手牌。當然,人品仍然是重要的,筆者曾經(jīng)在一場諸葛月英的組合配合中連續(xù)3次觀星沒有錦囊,于是乎,仰天長嘆淚流滿面不能自已了
諸葛的配合實在太多,比如月英、甄姬、張角甚至許褚、馬超都可以和諸葛形成良好的配合,但是不可會略的一點是,諸葛在為隊友提供手牌的同時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自己的防御能力,而諸葛僅僅保證自己的存貨或者輸出而放置3上甚至2上的話,觀星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正如某人曾經(jīng)說過,&ld;沒有諸葛的世界真和諧啊真和諧,亞克西&rd;,諸葛是考量各個選手思路、隊友配合的一大標準,對于很多新手來說,往往出現(xiàn)諸葛觀星5上之后殺帶八卦的某角色,結(jié)果判定出一張無中生有的悲劇。所以說諸葛是需要磨練的,觀星是RP和思路的雙重考量(當然RP是次要因素),如何能把5張手牌最大化優(yōu)化,如何能夠進一步增進隊友間的配合才是關(guān)鍵。
筆者認為這部分才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因為畢竟BT的組合在高手對決中是不會出現(xiàn)的,而選將過程中如何優(yōu)化自己的組合并拆散對方的組合才是王道。通過近半年的解,我們逐漸認識到了其實暴力型武將控血、拆遷型武將拆遷對于對手的強力壓制作用。對于遼寧組合、甘許組合等,筆者所在戰(zhàn)隊的實踐不夠豐富,因此對于每個組合的排序甚至評價還需要大量的實踐作為基礎(chǔ)。
另外,諸如曹操小喬的組合,RP還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所以平時練習(xí)時還是盡量減少他們的使用
3v3的選將中要必定要考慮配合度, 3個毫無配合可言的武將,就失去了在3v3中 2武將連動的巨大優(yōu)勢。也喪失了3v3的本意了。
選將中,1要考慮爆發(fā)力 2要考慮持續(xù)性。
什么是爆發(fā)力,簡單的舉例,邊鋒是劉備加張飛,
一回合能拿4張牌,如果在第一個回合,更是12張牌的恐怖傳說。
我們嘗試過的這樣的一輪爆發(fā)組合有
劉備+張飛 甄姬+張角 黃蓋+華佗 張飛+郭嘉 甘寧+許諸等
還有變種的 劉備+月英 甄姬+司馬 之類的 也很強。
但是在后期實戰(zhàn)中,這種組合很少出現(xiàn),因為在選將時,對方不會讓你把這些將選走,或者你們同時有這種爆發(fā)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