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寒暑假
寒暑假是中小學生的一個重要休息和調整期,學生們經過一個學期地緊張學習,利用這段時間使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為下一個學期“充電”,同時培養個人興趣。然而,對于不少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暑假未必能獲得快樂的體驗。那么你知道家長們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寒暑假?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們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寒暑假
觀點1孩子不應該是“嚇大的”
戰術:遠離“恐嚇”教育“我媽天天給我講外面危險,到處都是壞人,嚇得我現在連門都不敢出!”成都一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張婷婷(化名)告訴記者,暑假期間,母親不讓她外出玩耍,凡是外出都必須跟父母同行,還說了很多“可怕的”事情給她聽,讓她“明白”外面的世界非常危險。而張婷婷的母親告訴記者,她這么做也是怕孩子出事。
然而,心理專家指出,像張婷婷母親的這種行為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理有所“準備”,反而會變得懼怕這個社會。專家指出,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設一些難以逾越的阻礙,甚至編一些可怕的事情來恐嚇孩子,這種行為只會適得其反。
“這也是家長過度保護的一種表現,以為是所謂的‘殘酷教育’,想讓孩子及早認識社會陰暗面以免吃虧,不惜做出‘嚇孩子’之類的極端舉動,實則會對孩子心理帶來嚴重傷害,甚至會造成反社會人格!”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社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呢?家長至少應該做到三點。
首先,不能回避現實,要給予正確淺顯的解釋。遇到孩子問到此類問題時,絕對不能不理睬,也不能回避,更不能斥責孩子的提問。應該直接解釋。其次,迂回引導、正面誘導。有的社會陰暗面孩子知曉后,可能因為孩子年齡還小,一時不好講得很明白。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
在家里,孩子的偶像就是他的父母。十幾歲的孩子是非識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該“做正確事、說正確話”,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感染孩子。家長要用正確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模仿的形象。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要知道,家長的每一個行為都對孩子影響很大。
觀點2學習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
戰術:親子溝通要以尊重為前提“你憑什么一定要喊我補課嘛,同學他們都出去旅游去了,好不容易盼到暑假了,每天都還要像平時上課那樣累,我受夠了。”今年上初二的王濤(化名)說完之后掉頭就走。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呀,你那些同學的成績好好嘛,和你成績差不多的人,哪個沒補?你不補的話肯定會被同學越甩越遠的。”王媽媽很無奈地邊說邊追了出去……這是日前記者在望子成龍學校采訪時偶遇的一幕。
事后,王媽媽向記者訴苦說:初一的時候娃娃都還挺乖的多聽話的,成績也屬于中上水平,發揮比較好的時候甚至可以考到前幾名。到了初二之后,不知為何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成績一落千丈不說,還經常跟家長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