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夫婦堅持做慈善25年,花光積蓄資助百名窮學娃
有些人做公益的態度實在是讓我們感動,用盡了自己一生的積蓄,來幫助那些孩子們,這樣的精神真的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比擬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曾祥來夫婦的光榮事跡吧。
25年前,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籍臺灣同胞曾祥來老人在兒女和老伴的支持下,放棄臺灣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故鄉‐‐辰溪。25年間,他們一家累計出資200萬元,為村里修建了鄉間公路,為困難鄉親購買耕牛、修葺房屋,持續資助了近百名貧困學生,受到當地人交口稱贊。
曾祥來于1930年3月出生在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孝坪鎮洞潭村一個普通的農家,他10歲喪父,成年參軍后輾轉到臺灣澎湖,1980年退役后,被安排進了一家單位上班。23歲那年,與一位本地姑娘喜結連,兩人共生育了5個子女。如今孩子們分別在臺灣、香港等地工作,夫妻倆晚年生活很幸福。
因牽掛故鄉,1988年冬天,曾祥來夫婦終于圓了探親夢想。在兒女支持下,1989年下半年,曾祥來夫婦出資10余萬元為村里修建了一條鄉間公路,資助貧困鄉親修葺茅屋,給特困老鄉買耕牛等。
在返鄉居住的日子里,細心的曾祥來發現村中居然還有好幾個輟學的孩童。當弄清家庭貧困是孩童們輟學主因后,夫婦兩人意識到&ld;扶貧&rd;不如&ld;扶智&rd;。為此,曾祥來竭力動員村里輟學孩子復學,對經濟困難的予以全額資助。
1990年,曾祥來在縣城租住了房子,免費給孩子提供住宿,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居住在辰溪陪讀。1993年,為了讓家庭貧困的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曾祥來在辰溪縣城柳樹灣耗資18萬元修建了一棟4層樓房。最多時,曾祥來包攬了18個孩子的學費和吃住,洗衣服、買菜、做飯,成為了孩子們的&ld;全職保姆&rd;。
1996年,因百年不遇洪災侵襲,&ld;助學樓&rd;內財物損失殆盡,但曾祥來并沒有因此放棄助學行動。2002年,他在縣二中附近花了20萬元又買了一棟&ld;愛心樓&rd;,繼續助學之路。直到現在,他的家里還住著4位學生,這位84歲老人對孩子們的關心可謂是無微不至,小到水果、牛奶的選配,大到孩子的學習情況,老人都事無巨細地操著心……
25年來,老人花光了自己畢生的積蓄,但他卻常對兒女們說:&ld;錢財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家鄉貧窮與落后的面貌,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rd;遠在臺灣、香港的子女看到老人活得這么快樂,也欣然接下了愛的&ld;接力棒&rd;。如今,他們所資助的近百名貧困學生遍布辰溪城鄉,有的已學有所成,工作在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