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出汗是生病了嗎 家長要學會判斷
&bsp; 寶寶出汗本是正常的生現象,但是,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出汗量過大影響身體健康,也有家長認為出汗量過大,是某種疾病發出的信號。對此,家長們首先要學會判斷孩子出汗的原因,然后才能&ld;對癥下藥&rd;,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接下來,一起去看看專家是如何辨別的吧。
多汗是兒童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愛出汗,稍微動一下,就已經滿頭大汗了,就連入睡后仍是可以見到額頭上有微微出汗,他們很擔心孩子是否生病了。
小兒乃&ld;純陽&rd;之體,生長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產熱較成人多,而出汗是一個重要的調節體溫和散熱的途徑,再加上汗腺的分泌受植物神經控制,而小兒神經發育尚未完善,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較差,因此,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生性多汗外,也還有一些孩子出汗多的背后可能是隱藏著一些疾病原因,那么,家長又改如何去辨別呢?
如果孩子夜間入睡后汗多,醒后則出汗停止,即中醫所說的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如小嬰兒出現易激惹、煩鬧、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出現枕禿(即俗稱的小兒脫帽圈),再加上顱骨改變如前囟邊較軟、顱骨薄、&ld;方盒樣&rd;頭型、肋骨串珠樣突起、手腕腳踝部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ld;雞胸樣&rd;畸形,&ld;形&rd;或&ld;X形&rd;腿等,需警惕為佝僂病。
如果是在新生兒期伴有皮膚潮紅、多汗、煩躁不安、哭鬧、易餓、呼吸急促、心跳快等,在幼兒期伴有脾氣急躁、多動、多食、體重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突眼、甲狀腺腫大等,需警惕是否為甲亢。如果多汗的同時伴有低熱、厭食、咳嗽、貧血等癥狀,需警惕結核病。
多汗有全身性多汗和局限性多汗兩種,全身性多汗者皮膚表面常是濕潤的,多見于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癥等,局部多汗可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反應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常見于手掌、足趾、腋下等部位的多汗。
總之,如果孩子特別愛出汗,但飲食、睡眠、精神狀態都較好,也沒有其他異常的話,家長就無需太過于擔心,家長需要做的是,根據氣溫變化,注意給孩子合地增減衣服,剛睡下時不要把被子蓋得太嚴實,及時將汗液擦干,以免著涼,同時還要注意適當補充水分及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飲食上注意給孩子多吃一些富含鋅、鐵、鈣的食物。一旦在出汗的同時還有其他異常表現時,需要到醫院就診進行評估,完善相應的輔助檢查,在明確原發病因的同時,可以帶孩子看看中醫,中醫師會根據孩子出汗的情況給予辨證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