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咬人是什么原因 如何應對寶寶咬人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細微的變化。尤其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里,寶貝們會有一種突出的表現。比如,愛咬人,這讓爸爸媽媽非常不能理解,難道是有暴力傾向?當然不能這樣簡單的將這兩者劃上等號。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剖析一下寶寶愛咬人是什么原因,大家聽仔細咯!
春季最新日劇《our house》上演了一場魔鬼教官長女和美國新媽媽的世紀大戰,起初一眾迷妹都為追超萌童星蘆田愛菜而來,如今季播過半,劇中愛菜的妹妹小桃寶寶卻意外博人眼球,一躍成為“叔叔阿姨”們瘋愛的小小女神!
小桃寶寶確實呆萌可愛,顏值沖天,BUT這位新晉“萌神”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愛咬人!
相信現實中的爸爸媽媽也會遇到寶寶“咬人”問題,明明已經過了長乳牙的年紀,孩子卻愛咬人,經常把小朋友嚇得跑得遠遠的。
寶寶變成壞孩子!
咬人在生活中被視為一種攻擊,這種交流方式不被社會認可,因此常常讓孩子處于困難的境地。別人會提防他,害怕他,甚至會經常議論他。
爸爸媽媽也會因為有一個“壞孩子”,而感覺自己的教育很失敗。
其實孩子在三四歲這一階段咬人,或者是出于自衛,或者是為了發泄,這既嚴重,也很平常。需要爸爸媽媽們留心關注,及時阻止。
咬人:表達方式
有的孩子是因為太沖動,通過咬人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優勢,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的孩子咬人是為了自衛,或者因為害怕別人對自己構成威脅而主動發起進攻;
有的孩子是想看到別人哭,他對別人的反應很感興趣;
……
這其實是他想和別人保持接觸的一種方式。
應對策略
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咬人,背后有沒有什么父母不清楚的潛在原因,通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她不再咬人。
比如:小桃在幼兒園咬人是因為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給孩子帶角色便當,小桃沒有媽媽,只能帶普通便當,她因此被小朋友嘲笑,小桃便以咬人作為自衛方式。
其次,在解決了問題后,依然要明確地告訴他:“咬人是不對的,你不能這樣做!”讓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在其內心建立一種規則和秩序。
咬人:情緒出口
和小伙伴玩得很開心,很興奮,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快樂。這是好事,但有時也可能會轉變成惱怒。結果,孩子需要發泄出來,以使自己的情緒達到平衡,孩子最經常使用的發泄方式就是咬人。
應對策略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咬人造成的自然后果,即別人會感到疼痛,可以借助鱷魚玩具來進行演示。并且要多次和他強調咬人是不對的。
其次,可以教他用一種不會傷害到別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教他握緊拳頭,或者在原地跳一跳等。
咬人:引人注目
有時,孩子故意在你面前咬人。很顯然,他在尋找機會來引起你的注意,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你。
應對策略
孩子故意找茬,說明他完全知道自己該怎么做。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他晾在一邊,不理他。
如果他不再咬人,等事情過去之后,你要表揚他有能力控制自己了。
同時,你要教他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用游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自己解決沖突。
專家“放大招”
關于寶寶咬人這一問題,一起來看看美國專家布拉澤頓放出的“大招”吧!
每當我遇到好揪別人頭發或者好咬人的孩子時,我總是建議他的父母給他另找一個好揪頭發或好咬人的孩子,然后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
其中一個會攻擊另一個,受到攻擊的那個會露出完全震驚的樣子,這意味著他突然明白了被咬或者被揪頭發是會疼的。他再也不會那樣做了。
這可能是第一堂生動的課,讓孩子明白了對別人的所作所為意味著什么。
注:T﹒貝利﹒布拉澤頓,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兒科臨床名譽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兒童發展部創立者。
來源: 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