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總打人 如何化解寶寶打人
寶貝們在一天天的長大,但是很多家長們會發現小寶貝變得愛打人了,這可怎么辦?不管,反正孩子是無意識得;管,要怎么管,打又不舍得打,罵又起不到作用。這可難壞了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那么,小編今天就來給各位家長們出謀劃策一下,三招教你輕松化解孩子總打人。
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認為&ld;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rd;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幼兒期&ld;打人&rd;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曾有心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3歲半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后的攻擊性行為。所以,寶寶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當小寶寶第一次有攻擊性行為時,父母就要想方設法來制止他,因勢利導來消解他的攻擊性行為,當出現不同的原因時,我們來看看具體應當怎樣做。
一、寶寶愛打人誤會了家長的&ld;稱贊&rd;
寶寶快17個月了,每當寶寶與家人或鄰居玩得高興時,會突然舉起小手打人家的臉,打得叭叭響,躲都躲不過。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達不滿,也不是挑釁,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齡左右的時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就像我們突然之間會了某種技能一樣,很愿意使用。
家長抱著寶寶嬉戲的時候,有時寶寶會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夸他們長了本領,或者覺得動作卡通,干脆親含其小手表示&ld;做得好&rd;,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二:另外,寶寶過了1歲,在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出&ld;噠、噠、噠&rd;類似&ld;打&rd;的發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育必經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三: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媽媽喜歡在寶寶面前互相拍打調情,這樣,寶寶可能會誤認為&ld;拍打&rd;就是表達&ld;高興&rd;和&ld;喜歡&rd;情感的方式。
寶寶越小,這種&ld;打人&rd;的表達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糾正。我們除了教寶寶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識,更要教給寶寶正確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寶寶親吻家長、輕輕撫摸家長,以表示對家長和別人的愛。當寶寶打人時,家長當時的態度和做法相當重要。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臉,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在地上,雙手按住孩子的肩膀,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ld;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rd;保持1分鐘,講明誰也不要抱孩子,幾次以后,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消減了。另外,反應快的家長可以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做擊掌的動作,嘴里可以有節奏地說&ld;你拍一,我拍一&rd;,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改了抬手打人的習慣,抬起手來,他的慣性就是要玩那個拍手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