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現在的生活的中,有許多的獨生子女家庭,致使家長們將所有的心血全部傾注到這個孩子的身上,致使孩子生活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沒有一點的危機意識,甚至存在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的情況,這些壞毛病都是家庭的教育環境造成的。為了孩子今后能夠健康的成長,父母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呢?
當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特別敏感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歸屬感。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他的,孩子不同意動他的東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只有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后才談得上分享。
在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更不要想辦法非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ld;你就是小氣&rd;、&ld;小氣包&rd;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他,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ld;你真小氣!&rd;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孩子經歷過三四個月的強烈的物權意識敏感期之后,父母可以尋找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ld;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 嗎?&rd;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ld;把你的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會很高興&rd;。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復幾次之后,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 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于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后還是能要回來的,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
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后進入 分享階段。當孩子做出分享之后,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逐步養成分享的習慣。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 子,那么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 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于分享了。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品質。
給家長提個醒,不要總是拿成人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孩子,允許孩子發展自我,一個孩子只有按照他的成長規律去成長,孩子的自我人格和心才能健康。父母在教孩子分享的過程中,要多做示范少強迫,孩子在父母行為的潛移默化中慢慢就會養成分享和享受分享過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