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泣也分級 寶寶愛哭泣家長怎么辦
小朋友哭泣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的正常的,孩子哭泣的時候原因也有很多種,有的或許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或許是感覺不適,而這些原因有些是顯性的,有些則是隱性的,所以寶寶哭泣的真正原因需要父母的觀察和判斷。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有哪些吧。
一、哭鬧分級,級級都有理
一級哭泣:受傷或其它不適
原因分析:走路摔跤、割破手指、撞到門框·····當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時,哭泣就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因此此時身體會向大腦發出信號:快求救!于是尚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去尋求幫助。
應對策略:請注意,孩子受傷時哭不哭與“堅強”毫無關系,家長首先需要確定孩子的人生安全和身體健康,然后給予孩子一定的安慰,主要是平復孩子恐懼的心理。一般來說,孩子如果受傷輕微那么哭泣往往是因為受到驚嚇,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而問長問短,處理完傷口撫慰孩子的情緒就可以了。
二級哭泣:受委屈或情緒不佳
原因分析:相對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原因造成的孩子哭泣往往更難處理。如果孩子被批評、被誤解而心里受了委屈,有了情緒,哭泣就是孩子潛意識中試圖解決“不愉快”等心理狀態的一種方式。同樣,這也是一種求助,希望大人安慰自己,保護自己。
應對策略:此時父母要耐心的為寶寶做心理疏導,使孩子盡快平靜下來,解開心理的小疙瘩。
三級哭泣:思想復雜抑郁悲傷
原因分析:雖說孩子的想法總是天真單純,可是有時他們的思想也會“復雜”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多了。因為隨著孩子心智漸漸成熟,與外界事物接觸越來越多,但又無法像成人一樣妥善協調情緒時,對于周遭的事物,發生的事情會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和分析,因此思想也會變得比較“糾結”,必經他們還不可能非常周到、全面的看待事物的產生和變化,因此這種“悲傷抑郁”可能“逆流成河”,化作淚水流淌。
應對策略:這種深層原因造成的哭泣容易被父母忽略,甚至會訓斥孩子“不許哭!”、“就知道哭!”,或者以其他威嚇的方式強迫孩子停止哭泣,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哭”是孩子本能的情感表達方式,連成人都有哭泣的權利,為什么要限制孩子的自由呢?
二、寶寶愛哭泣,家長怎么辦?
對于寶寶的哭泣行為,家長首先要冷靜地分析引起孩子哭泣的原因,尊重孩子表達情緒的權利,進而根據孩子哭泣的原因處理,并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處理情緒的方法。這里有一些處理寶寶哭泣的小方法:
1.輕搖舞動:由于寶寶熟悉在媽媽體內的運動方式,因此年齡較小的寶寶哭泣可以放在搖籃里輕輕搖動,年齡大一些的寶寶可以抱著他轉轉圈,跳跳舞,寶寶很快會安靜下來。
2.健康“噪”音:在媽媽肚子里,寶寶是可以聽見外界各種聲響的。因此在寶寶哭鬧時創造一些“白噪音”有助于緩解寶寶的情緒。所謂的“白噪音”是指功率在可聽范圍(0~20KHZ)內均勻的聲音,例如下雨的聲音、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或風吹過樹葉的沙沙作響,這種聲音對各個年齡層的人來說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日本有一種“媽媽在口中含一口水,在哭鬧寶寶耳邊吸溜”的安慰法,運用的就是這種原理。
3.吸吮東西:有人生氣難過就喜歡大吃特吃,大概源于兒時的吸吮本能。有的嬰兒喜歡吸吮安撫奶嘴或者自己的大拇指,以此給自己一些安慰。不過也不要寶寶一哭就在他的小嘴里塞安撫奶嘴,養成依賴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程不利影響。
4.周遭環境:如果寶寶因為情緒不佳而哭鬧,不妨推出寶寶一起出去曬曬太陽,逛逛公園,或者一起開車出去兜兜風,陽光和空氣,鳥鳴和花香可以讓寶寶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