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嫌寶寶吃得少 猛補過補容易損了脾胃
父母看見孩子吃飯吃的比較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吃一點,可以說是吃的越多越好,可是這樣對于孩子來說真的好嗎?孩子吃的太多會不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呢?下面就來和5068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說,寶寶脾胃好,健康成長就有了基石。但殊不知寶寶脾胃天生嬌弱,消化能力不足,如若喂養不當,會使寶寶腸胃負擔過重。
新生兒寶寶還不會表達自己,他只會哭:餓了哭,噓噓了哭,寂寞了也會哭。可許多年輕媽媽覺得安撫寶寶情緒,給寶寶喂奶最有效,于是容易形成一哭就喂的壞習慣,這樣很容易導致過度喂食,打亂了寶寶的腸胃。
也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吃得多,睡得多,長得就好,過度喂食后,讓寶寶長期睡覺,不注意維持寶寶的適量運動,導致腸胃消化活力不足,也會損傷寶寶脾胃。
小編tips:
1、養成按時適量的喂養習慣;
2、當寶寶哭鬧時,先仔細查找哭鬧的原因,千萬別寶寶一哭就喂;
3、當寶寶因過度喂養而腸胃不適時,建議選準消積食、調脾胃的針對小兒腸胃的中成藥。
對寶寶,無論是爸媽還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是極為寵愛的,大家總擔心寶寶吃不好、穿不暖,有時候于是新手爸媽或者老一套的育兒法子過時了,難免會出現一些育兒的失誤,損傷了寶寶的脾胃而不自知。
例如,家長們都不希望寶寶生長發育輸給別家孩子,他們會按照大人的養生習慣,額外給寶寶進補:喂燕窩粥養身、喂蟲草湯防病,吃骨頭湯補鈣……但這些補品大多屬于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或藥材,寶寶稚嫩的腸胃根本難以消化,猛補反而誤傷了寶寶脾胃,得不償失。
小編tips:主要均衡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寶寶,留足時間給寶寶恢復腸胃即可。
又如,年輕爸媽放大了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寶寶生長發育的益處,在寶寶不缺乏這些元素的情況下仍舊給寶寶額外進補,一不小心過了量,增加了寶寶脾胃消化的負擔,過量的礦物質沉積也是引發小兒結石病的重要原因。
小編tips:補充營養素必須注意適量,食補或曬太陽等天然的方法是首選。
寶寶的各個器官和生功能都不健全,肝脾解毒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不少媽媽在寶寶生病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吃藥:發熱吃退燒藥、上火吃清熱祛火藥、不吃飯吃腸胃藥、拉肚子吃抗生素,便秘也吃藥。西藥見效雖快,但副作用也很明顯,會造成了寶寶胃粘膜損傷。而且,有些家長看這藥沒效果,就用那藥,無意中把寶寶當成了&ld;藥品實驗小白鼠&rd;,但反復用藥會對寶寶脾胃造成二次或多次的損害。
小編tips:預防濫用小兒藥物重在適度,用中成藥比西藥副作用少。堅持合用藥,安全用藥,用好藥。仲景太子金顆粒是挺不錯的選擇,它遵從&ld;藥材好,藥才好&rd;制藥念,改良了經典兒科腸胃金方&ld;三甲散&rd;為中藥顆粒,劑量適宜,且針對各個年齡段寶寶有明確的用藥指引,易喂食,有效改善寶寶胃口不佳,促進腸胃消化,從根本上調寶寶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