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邊玩手機邊陪孩子是冷暴力 親子應該怎樣互動(2)
女兒上一年級時,一次偶然發現讓曾經也是&ld;低頭族&rd;的吳女士夫婦意識到問題,&ld;有一次在閣樓找到對著一本漫畫書淚流滿面的女兒,女兒說,她很羨慕書里的小兔子,有媽媽天陪著它玩,陪著它說話。&rd;
曾有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ld;冷暴力&rd;,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ld;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機,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打游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rd;
對此,北京市中小學心咨詢主任溫方建議家長,&ld;放下手中的手機,把孩子拉在身邊多交流交流,比如說吃飯時、孩子寫作業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趣聞趣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等。這樣既健康,也達到了親子互動的效果。&rd;
對吳女士而言,在不做&ld;屏奴&rd;家長,盡量騰出時間陪伴女兒之后,她欣喜地發現,&ld;女兒現在更愛說愛笑了,不但是班干部,還是文藝活躍分子&rd;,而孩子的變化也讓她深切地感受到,&ld;父母的愛與陪伴對孩子成長作用非常大。&rd;
■ 數讀
據《2014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我國家庭親子關系存在7大主要問題,其中一項尤為值得人們關注,就是&ld;年輕父母,失陪不失趣&rd;,其中手機開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了眾多年輕父母的注意。該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這兩類加起來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已開始搶奪親子時間。
●溫方,北京市中小學心咨詢中心主任
父母低頭看手機,對孩子直接造成的傷害就是孩子感覺自己被冷落了,其次,孩子開始效仿父母的做法,也開始熱衷低頭看手機。最后的結果就是,父母反過來又為孩子熱衷看手機而苦惱不已。卻不知正是自己不經意的動作釀下的&ld;苦果&rd;。
我曾經接待了一對母子,兒子正上初二,一天上課玩手機時,手機被老師沒收了,于是兒子罷課回家要求母親去跟老師要回手機,母親說&ld;學校有規定,你上課玩手機就是不對,我沒法要。&rd;兒子聽后激動地大喊&ld;你不讓我玩手機,你自己可是天天離不開手機。你不拿回我的手機,你也甭想玩手機。&rd;然后就把媽媽的手機摔了。
這雖然是個案,但能反映出現在的家長在對孩子的管上有缺失,父母熱衷低頭跟手機里的朋友聊天,忽視了跟孩子們的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把手機作為自己的朋友。
●張先生,家長(女兒上高一)
我在電視臺工作,平時除了拍攝外,其余的時間都拿著手機瀏覽、跟朋友聊天。在外面除了工作大部分時間也都在玩手機。但現在每天回家后,卻只能在晚上 10點以后看手機。我女兒今年上高一,從她上初二開始,家里就有了個不成文規定,一家三口到家后要把手機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三人都不準玩手機。10點后才能玩。一開始還真不習慣,手里沒手機抓耳撓腮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就適應了。現在10點前,我跟愛人陪女兒看一會兒電視,聊聊天。女兒做作業時間,我就陪妻子聊天。感覺家更像家了,不僅跟女兒更親近,跟妻子的關系也更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