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幼教叫好不叫座,生活壓力大讓他們無法堅守(2)
女兒剛滿六歲,還在幼兒園大班里讀書的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女兒學習外語的學校里,外教清一色都是男的,而中教清一色都是女的。為此他曾與辦學者溝通過,對方稱中外教的性別狀況一直是如此,在招聘教師時就是中教應聘者全是女性,外教應聘都多為男性。這個外語學校的經營者說,孩子們對男外教的熱情超乎尋常,他們受歡迎程度如同英雄,這與我們現在幼兒園和小學中男教師嚴重缺乏經驗不無關系。
打破女性一統天下的幼兒園教師的格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目前在哈爾濱市,這種新型的幼兒教育念被傳統的就業觀念以及目前哈爾濱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念所束縛,仍無法打破僵局‐‐‐
&ld;我們學校前些年還能招一些男生,但是現在幼師學校的在校生都是女生。培訓幼兒教師的機構已經沒有男生生源了。源頭枯竭了,幼兒園又到哪里去找男老師呢?&rd;哈爾濱市婦聯幼兒師范學校心學副教授王麗文老師說。
據了解,市婦聯幼兒師范學校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招收男生,為幼兒園里的男教師做師資培養,但是先后培養的幾十名男性畢業生或者改行、或者參軍,還有的被南方的幼兒園聘走,留在哈爾濱市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幾乎沒有。王麗文老師告訴記者,因為畢業后的就業形勢不樂觀,所以招生工作也擱淺,現在學校的生源又恢復到了原來狀態‐‐‐清一色娘子軍。
&ld;除了傳統的就業觀念讓很多人認為幼兒園老師就是一個女性職業,不適合男人干外,現在哈爾濱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教育念也直接限制了男教師的加盟。&rd;王麗文老師認為。
曾經在市婦聯第一幼兒園工作過十幾年的王麗文老師對目前哈爾濱市幼兒園的現狀比較了解。她說哈爾濱市目前很多幼兒園還是開在居民樓里,孩子們根本沒有活動的空間,再加上目前學前教育嚴重&ld;小學化&rd;,家長關心更多的是孩子在幼兒園里會寫幾個字、算幾道題,而忽視了孩子在體能、心、智能等多方面的培養。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都把幼兒園辦成了學前班。&ld;一些幼兒園根本就不開設體育活動等課程,而這部分課程又恰恰是男老師的專長。適合男幼師教學的課程都不開設,當然男幼師的就業會有一些困難。&rd;王麗文說,&ld;我在上海參觀學習時,看到上海一家幼兒園感統訓練的教師就是一位大學本科畢業的男老師,把感統訓練課上得有聲有色,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沒有孩子不喜歡戶外活動,沒有孩子不喜歡踢球、扔沙包,可是現在我們的幼兒園哪有老師會和孩子們一起瘋跑?雖然目前沒有明文規定男老師在幼兒園教師中應占有的比例,但是男幼師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身心健康平衡發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rd;
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席、學前教育中男老師缺失、中小學教育中男老師比例不足,直接影響了中國男孩子的身心成長。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向全社會發出呼吁:中國男孩女性化日益嚴重,性別教育必須引起重視‐‐‐
日前一個網名為&ld;晨媽&rd;的哈爾濱媽媽在冰城寶寶論壇及&ld;哈爾濱媽媽&rd;群里發帖,希望給自己正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找一個有男老師任教的幼兒園,給兒子的教育吹些&ld;陽剛之風&rd;。晨媽的帖子也引來眾多媽媽的跟帖,男孩子的家長呼聲更高。一位媽媽說,兒子從出生到現在長到五歲了,一直是在&ld;女人堆&rd;里成長。媽媽、奶奶、保姆、幼兒園老師全是女性,家里唯一的男性‐‐‐爸爸,也幾乎不參與孩子的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云在《拯救男孩》一書中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足以引起男孩兒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日本男孩相比,中國男孩變&ld;矮&rd;了:中國7歲到17歲的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人矮了254厘米;中國男孩比女孩的情緒更脆弱,北京兒童醫院7年間19196個病例中,男性患兒占69%,其中6歲至11歲男孩心疾病發病率是女孩的兩倍;國家獎學金&ld;陰盛陽衰&rd;,男生學習佼佼者比例呈自落體式下降,初中和小學的男孩更是早就掉隊了,男孩學業全線告急。
很多男幼師短時工作后很快離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收入低、社會偏見、心壓力。因為從事這個職業的男性太少,很多男幼師甚至在身邊都找不到一個可以深談的朋友‐‐‐
哈爾濱市一位已經在幼兒園工作了六年多的男老師幾經溝通也不愿接受記者的采訪,因為身處女人和孩子堆里的他,一直都不愿讓自己受到過多關注。他說他很愛這個崗位,所以才會堅守到現在,但是傳統的觀念總是能夠讓他感受到偏見。在哈爾濱市一家知名私立貴族幼兒園里,記者找到了一位剛剛加盟不久的男幼師小林。但是小林直言,自己不會在這行里堅持多久,因為現在的收入連自己都養活不起。
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了一個中國男幼師自己的網站&ld;一枝秀‐‐‐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rd;,很多從事幼教工作的男性只能在論壇上表達自己不為人知的想法,宣泄自己的喜怒哀樂。論壇上一個網名為&ld;少將軍&rd;的發了這樣一個帖子《離開幼兒園開始新生活》。在貼子中他說,目前的收入并不比在幼兒園時高,說不清是好是壞。我別無選擇,一年后想要成家立業,現在職業和收入都讓他很不滿,所以只能選擇離開。很想念我的孩子們,有空余時間會再培養一兩個學生,也會不時地關注幼兒教育的最新動態,更會記住我曾是一名幼兒教師。
隨著對幼兒教育的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素質在6歲前基本定型。如果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具有強烈模仿本能的幼兒可能會出現心和行為上的性別失衡。如今男幼師的重要作用和稀缺狀況已經成為共識,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低收入、社會偏見和心壓力,以及缺乏長遠的事業規劃,仍然讓幼兒園里的男老師們堅守得很苦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