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朋友帶著好奇心去上課
&bsp; 小學生和大家不一樣,每一天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非常的新鮮的,他們總是充滿了求知欲,這一點是我們成人無法追趕的,所以每天小朋友去上課一定都要帶著好奇心去,這樣才會覺得上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從現在到開學前的兩個多月里,準小學生們又該做些什么準備呢?
&ld;沒必要刻意去做大量識字、學算術、學外語這樣的學科知識準備,要讓孩子輕輕松松地進小學。&rd;教育專家們表示,在幼升小的當口,家長們要善于管住自己的嘴巴,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孩子從以養為主的幼兒園生活轉為以學為主的小學階段,會經歷一個心調適期。如果家長用近乎恫嚇的語言將小學生活描繪得十分可怕,那就會給他們的啟蒙教育蒙上陰影。普陀區中山北路一小徐梅芳校長說,必須讓孩子們帶著一種充滿憧憬和好奇,而不是害怕上課、懼怕老師的心情上小學,這樣,他們的求知欲、創造力和個性潛能才會得以很好地施展。
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心教師苗蓬說,有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一條‐‐&ld;考試成績好&rd;,除此,什么助人為樂、熱心公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都被看成是多余的。有些家長為了&ld;分數&rd;,對孩子的一切生活空間實行大包大攬,甚至不惜犧牲掉孩子的興趣愛好,只要與考試無關的閱讀、愛好和玩耍,都會被禁止。這樣的培養十有八九是&ld;育了分&rd;卻沒能&ld;育人&rd;。
事實上,現在仍有個別家長會對孩子實行&ld;棍棒教育&rd;,原因主要是孩子成績不好,有違家長心愿。南匯區教師進修學院德育室主任李金林說,家長之所以要拿孩子出氣,是覺得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在孩子身上得不到回報,殊不知,這樣的粗暴教育,很可能在孩子的心靈上造成強烈的逆反,特別是在孩子剛剛步入小學的時候,更容易挫傷他們的上進心和自尊心。
小學生的天性仍離不了玩,關鍵是如何玩得愉悅、益智、健康。有些孩子進了小學,連走姿、站姿和坐姿都不成形,更不用說簡單的集合、跑步和群體游戲了。浦東新區體育教研員宋向陽說,家長不妨因人而異地給孩子在這個暑假里安排一些健身項目,讓他們能較順利地融入小學的體育活動中去,這對培養他們健康的身心體魄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