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注意 食用過量堅果寶寶易哮喘
&bsp; 處在孕期的準媽媽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著想,食用各種各樣新鮮有營養的食物,比如,堅果,早期有助于保胎,另外,堅果中含有豐富的DHA,有助于胎兒的智力發育,但是,各位孕媽媽們也要注意,堅果是好,但是在食用的過程中一定要食量,一旦過量則很可能引起寶寶哮喘。
7月8日,第十一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為了增進兒童及家長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了解治療看護相關知識,泉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牽頭聯合五個學科舉辦&ld;關注過敏疾病,關愛兒童過敏&rd;義診活動及健康講座。本次活動中,泉州兒童醫院消化內科石潤海主任醫師、兒童保健科黃柏青主任醫師、呼吸內科鄭敬陽副主任醫師、皮膚科方碧清主治醫師、耳鼻喉科康碧珠主治醫師齊聚現場義診,并現場講解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問題。
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統計,近30年間,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至少增加3倍,目前全球發病率已達22%,過敏,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ld;在我國,2012年,3城市(珠海、重慶、杭州)0-2歲兒童食物過敏檢出率為55%-73%;2014年,33個城市的調查結果則顯示0-24月齡過敏性疾病的總現患病率為123%。&rd;石潤海醫生說,過敏性疾病,尤其是兒童食物過敏其實并不罕見,因此,他強調,過敏性疾病的預防必須從孕婦開始。
雖然兒童食物過敏不罕見,但在日常實際生活中往往被家長所忽視,從而耽誤了治療。因此,在孩子發生食物過敏后,能夠及時而準確地察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很關鍵。那么,兒童發生食物過敏,都會出現怎樣的癥狀呢?對此,石潤海解釋道,嬰幼兒過敏性疾病首先表現在胃腸道、皮膚,3歲以后則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胃腸道過敏表現多種多樣,如血絲便、腹瀉、便秘、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腸絞痛等,嚴重者出現營養、發育不良;皮膚可表現為反復不愈的濕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等;呼吸道過敏則有咳嗽不愈、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還可表現為結膜炎。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兒童食物過敏?這是很多父母親急切想要知道的問題。事實上,要想預防兒童食物過敏,了解引起它的原因和機制很重要。
事實上,引起兒童過敏的原因并不單一。石潤海認為,這其中主要原因有早期暴露、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免疫狀態、食品添加劑、抗生素的濫用等。&ld;早期暴露,指嬰兒期于胃腸道黏膜發育不完善,大分子物質容易被吸收,從而導致免疫反應。而從遺傳因素來講,如果父母雙方均無過敏性疾病者,其子代發病率僅為15%左右;一方有過敏性疾病者,則發病率為20%-40%;雙方均有者,則高達60%-80%。再次是環境因素,環境的污染、房屋的裝修、消毒劑的濫用等,也會引發兒童過敏。除此之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還和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狀態、食品添加劑的廣泛應用及抗生素的濫用有關。&rd;
&ld;針對上述所提及的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較難回避之外,其他幾方面都是可以回避的。&rd;石潤海進一步解釋道,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應盡量不濫用消毒劑、抗生素,避免食用有大量添加劑的食品等,更重要的是記住曾經導致孩子過敏的東西,在生活中注意回避‐‐因為,回避過敏原是避免發生過敏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者發現:剖宮產兒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倍;出生后第一周即接觸分子蛋白的變通配方奶粉風險是母乳喂養兒的4倍;宮內的煙草暴露與過敏癥的相關性很高,目前公認,生命早期環境煙草暴露是導致兒童過敏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丹麥也有研究發現,母親孕期飲酒也與小兒過敏性皮炎的危險性高相關,孕期過多攝入堅果類食物會增加孩子患上哮喘的危險等。&rd;這些研究結果,其實或多或少可作為預防兒童食物過敏的參考。&rd;石潤海說。
&ld;孩子以前經常流鼻涕,我總是以為他是著涼感冒了。后來一查才知道,原來過敏性鼻炎也可能會出現這種癥狀。&rd;前來參加本次活動的一位家長表示,這樣的義診活動和科普講座能讓家長在生活中更有意識地讓孩子避開過敏原。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7月8日當日,泉州市兒童醫院過敏預防門診將正式開診,主要針對孕媽媽、滿月或42天嬰兒進行過敏風險評估。尤其是對有過敏史、高風險的孕婦、嬰幼兒做好咨詢指導和干預,從而科學有效地降低我國嬰幼兒過敏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