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家長想培養好自己孩子獨立性,就要掌握一些比較好的方法,那么這些方法首先我們一定要了解兒童的這種心理的發展狀態,他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我們才能夠有很好的培養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
那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時候是寶寶這種獨立性就開始出現了,一般的時候,從年齡段上來講,都是他在一歲左右,孩子經過了爬,會走了,他的行動能力越來越強,他就開始想擺脫成人的控制,就表現出有一些不聽話,甚至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到了一歲了,就開始有點叛逆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干,實際上在提示我們,寶寶的獨立性的需求已經到來了,這一時期已經到了,那么我們怎么能夠因勢利導,就要掌握他的特點了,有的孩子家長在孩子周歲的時候經常會說,我特別煩我那個孩子,每次一出門,他總是又哭又鬧,拽著不讓我走,你說這孩子怎么沒有獨立性,就不能自己在家好好跟爺爺奶奶呆著嗎,面對這種情況下,我想告訴大家,其實這會兒我們不是談的是寶寶的獨立性,在一歲的時候,他正是一方面要獨立,一方面又對我們這種依戀,處在一個非常沖突的交叉的路口,他一方面想做一些決定,表現出一些不聽話,到處的亂摸亂動,還有想去自己嘗試很多東西,一方面他又很粘人,這個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很沖突,但是實際上他是我們孩子發展的一個矛盾的階段。
從一歲開始,我們就要抓住這個階段,給他多提供這種鍛煉的機會,孩子體驗獨立性給他帶來快樂的時候,會越來越獨立,我們孩子一旦獨立性培養出來了及包括身體的能力,肢體的能力,一旦他在這方面獨立了,這個孩子他在心理上就會獨立,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獨立,他慢慢對于粘人,或者過于依戀纏著我們這種現象就會消失了,所以說一個人要想真正的達到這種人格上的獨立,心理上的獨立,首先是從他的生理,或者說是身體上的獨立開始的,那么我們來看一看,孩子有什么特點,我們怎么樣能夠繼續的維護他這種獨立性的發展,而不是來去扼殺。
首先孩子第一個特點,就是他非常的好動,我們都知道孩子非常活潑,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不了解,所以想摸摸這兒,看看那兒,協調的時候顫顫巍巍的,總是到處去,特別好動,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抓住孩子好動的特點,多給孩子去分配一些任務,比如說我們就拿一兩歲的孩子舉個例子,一兩歲的孩子剛會走,到處亂去,比如他去水邊去玩,家長就覺得很危險,但是他又非常的好奇,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可以給他規定出一個區域,告訴他只能站在什么什么線以后,可以去,他會覺得,我可以到這兒來,我是獨立的人,我完全可以選擇他會很開心,同時你又給他制訂了一個規矩,這樣他也能夠知道我愛怎么樣去做,既保證安全,又滿足了他的獨立性,還有我們說孩子一刻也不閑著,多給他安排點事,當他什么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做。
我們知道很多小孩子在三歲以前經常使用紙尿褲,每次紙尿褲都穿的鼓鼓的,滿滿的,家長每次幫孩子解下紙尿褲,折疊好扔倒垃圾同,我見過有的家長對孩子培養的非常好,孩子可以顫顫巍巍的走路了,家長讓孩子自己解紙尿褲,還教他自己卷起來,讓孩子拎著這個紙尿褲,扔到垃圾桶里邊,孩子覺得特別開心,而且他也覺得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應該自己做。還有這么小的孩子,他對這個衛生間非常的感興趣,比如說有的孩子自己坐在馬桶上,家長培養他獨立性,其實是很小很小的細節,比如說你讓他自己從這個馬桶上站起來,或者是自己坐下去,哪怕是自己怕褲子往下脫一脫,自己提一下,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都是讓孩子慢慢去感知他的身體,有一種自我的這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