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父母應該怎么引導
對待孩子的撒謊行為,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研究表明2歲孩子中,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那么你認為孩子撒謊父母應該怎么引導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撒謊父母正確引導方法
策略一:正確對待寶寶的撒謊行為
撒謊的過程其實就是寶寶想像與創作的過程,它對培養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寶寶像露露一樣撒謊時,媽媽千萬不要訓斥他:“露露,瞎說什么呢?你哪兒有芭比娃娃?”聰明的媽媽會說:“寶寶,你沒有這樣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確實很希望有一個這樣的芭比娃娃,對吧?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還能做些什么?我們來編一個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媽媽策略指出寶寶的問題,同時寬容對待寶寶的幻想性撒謊行為,并對他們的幻想性撒謊行為進行誘導,寶寶就會在誘導下擺脫錯誤的撒謊行為,并大膽地想像與創作。如果發現寶寶有幻想性撒謊行為,媽媽千萬不要因寶寶撒謊而訓斥他們。要知道,這樣的處理方式極有可能扼殺一個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策略二:創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謊”機會
比如,寶寶對媽媽做飯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媽媽在跟寶寶玩耍時可以來一次幻想性“撒謊”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激發寶寶的想像力,挖掘他們的語言智能。媽媽一邊假裝做各種洗菜切菜的動作,一邊對著寶寶嘮叨:“現在我要給寶寶做飯了,我把茄子洗干凈,咚咚咚咚切成絲,給寶寶做個魚香茄子煲……好了,魚香茄子煲做好了,現在該寶寶給媽媽做好吃的了”。于是,寶寶會在媽媽的誘導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媽媽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來。
策略三:讓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寶寶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撒謊的時候,媽媽不要如臨大敵般地對待他們。這樣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寶寶的撒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寶寶更加依賴撒謊來逃避責罰。聰明的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次錯誤做點別的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撒謊行為開發寶寶的智力。媽媽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寶寶的錯誤,溫和地提醒寶寶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給他們提出要求: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免于懲罰,比如編一個自己想像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