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的平常心
生活中,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要有一顆平常心,那么作為父母,怎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平常心呢?引導孩子平常心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編一塊來看一看。大家還想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識內容嗎?請看
生活中時??吹竭@樣的情形:和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孩子如果贏了就會興高采烈,如果輸了就難免很不高興,甚至會鬧起小脾氣,&ld;不玩了,不玩了。&rd;那么,該如何引導孩子從&ld;輸不起&rd;到&ld;輸得起&rd;,以平常心面對輸贏呢?
首先,不要隨意制定輸贏規則。為了督促孩子,我們總喜歡用各種輸贏的方式來營造競賽的氛圍,比如:當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ld;加油吃,看誰先吃完。&rd;走路的時候我們又會說:&ld;比一比誰走的快。&rd;這樣無形中使生活充滿了競賽的氛圍而忘記了生活的本真,吃飯在于吃得好,而不在于吃得快,吃太快反倒不利于健康;走路如果不是趕時間又何必走那么快呢?和孩子一起聊著天,欣賞著路邊的風景多美?。∥覀兺浟松钍且粋€美麗的過程,忘記了讓孩子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而令孩子疲于奔命地陷入一個又一個比賽的漩渦。
其次,不要太在意輸贏的結果。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最初,他不懂什么是輸贏,不懂輸贏意味著什么,可是,老師和家長對于輸贏的態度,孩子卻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我們太在意孩子的輸贏,當他贏了的時候,我們對他大加贊賞,當他輸了的時候,我們對他指責批評。那么,孩子就會過于在乎輸贏,就會為了贏得我們的贊賞而拼命努力,會在輸了的時候傷心難過,甚至會因為我們的指責而受到傷害。無論孩子是輸是贏,我們都能以一顆愛心去接納、去鼓勵,去欣賞,那么,孩子還會那么在意一個小小的輸贏嗎?
最后,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競賽。想一想競賽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為了評選出誰第一、誰第二嗎?不是的,生活中更多的競賽其實是緣自于激勵的目的,緣自于讓我們更用心地做事,將事情做的更好。所以,我們需要從輸贏的背后看清問題的實質,要讓孩子明白,用心做事,享受做事的樂趣,盡自己所能將事情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贏了是我們用心做事的結果,輸了說明我們還有沒做好的地方,只需要找出原因,繼續努力即可。而且,人和人之間是存在著個體差異的,即使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也沒能得贏得冠軍,那也沒有關系,我們不必拿自己的短處去與他人的長處相比,我們只需要用自己的今天和昨天相比,相比昨天,我是不是努力了?相比昨天,我是不是進步了?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就會成長,成長才是永恒的主題。
我們時常說&ld;重在參與。&rd;的確如此,很多時候,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享受過程的樂趣,遠遠重于輸贏的結果。只有當我們成年人不以輸贏論英雄時,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去感受過程的樂趣,以平常心面對輸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