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氣猛于虎 別把它傳給孩子
&bsp; 戾氣,是一種殘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或風氣。它的存在將會威脅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倘若發現孩子有戾氣,一定要學會教育孩子正確的控制襲擊的情緒。接下來,一起閱讀下面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1、最近很出名的一件事,是八達嶺老虎吃人事件。
據說事情的經過是:女子和老公吵架,一言不合就在野生動物園的老虎放養區下車,然后,躲在一邊的老虎就把她拖走了。
女子的媽媽下車去救,當場被另外一只老虎咬死。女子自己僥幸撿了條命,但從后來醫院好事者發出的照片看,下半輩子要靠半張臉活著了。
事情一出,大家都很不解,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恨,能讓人吵架吵到連老虎都不怕的地步?
后來又有消息說: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女子嫌棄自己老公&ld;開車太肉(磨蹭)&rd;,所以發了脾氣,想要把老公趕開,自己開車。
不是當事人,事情真相并不可考。
只是這幾天,我經常想到兩個人,一個是女子的兒子,事發的時候就在車后座上,全程目睹媽媽被拖走的慘劇;另一個是女子的母親,憑著母性的本能,她勇敢地沖出車子搭救女兒,結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兒子當時在想什么呢?也許從這件血淋淋的事件中,他親眼見證了&ld;沖動是魔鬼&rd;的真。
母親呢?她在犧牲自己,試圖保護女兒的過程中,會不會同時暗暗埋冤自己,怎么就養出了這么一個戾氣深重,膽大妄為的孩子?
2、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怒氣沖沖、戾氣深重的人,但并不是每一個滿懷戾氣的人都會被老虎拖走。
可是,每一個戾氣深重的人,幾乎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沉重的傷害,只不過這種傷害,往往要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會顯現出來。
最近結識了一個心醫生朋友,她講了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關于朋友的一個病人。
這個病人因為自殺未遂,先被家人送去搶救,救活以后又被送來朋友這里做心治療。
讓人抓狂的是,這個病人簡直自殺成癮,一言不合就自殺,一言不合就自殺。
最嚴重的一次,差點自殺成功,自殺原因是和老公吵架,吵架的原因是老公家務做得不能讓她滿意,老公頂嘴和她爭執了幾句。
醫生和病人談了很長時間,病人說,其實冷靜下來想想,他們夫妻倆的矛盾也沒有嚴重到什么樣的程度,她只是一口氣咽不下去,就絕望了,就自殺了。
醫生問:&ld;你為什么老是喜歡使用極端的手段呢?你明明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和丈夫好好交流啊。&rd;
病人卻很痛苦地說:&ld;我不知道有什么辦法可以用,我只會用一個辦法,就是自殺來讓他傷心、害怕、后悔!&rd;
深談下去,醫生發現,原來,病人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就是一個充滿了火藥味的環境,在病人小的時候,她的父母,解決所有爭端的全部方法,就是‐‐喊叫和推搡。
病人的母親在體力上不占優勢,最后,為了迫使丈夫妥協,她就常用傷害自己,甚至假裝自殺的辦法來嚇唬她的父親!
醫生明白了,病人之所以會走極端,是因為她從小所看到的,就是充滿戾氣、充滿脅迫感的關系處模式。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可能會有兩種發展方向:
一種是對父母深惡痛絕,想盡辦法擺脫和遠離父母;
另一種可能,是雖然內心抗拒,但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和母親一模一樣的人。所謂&ld;長大以后,我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你。&rd;
3、前些天看了臺灣作家賴佩霞在《我是演說家》上的演講,她在演講里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母親性格強勢,會以&ld;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rd;來教育孩子。
對此信以為真的她,在第一段婚姻中也常常以&ld;罵人&rd;的方式來表達對先生的愛,最后感情破裂,離婚收場。
&ld;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還是因為情緒管不好?為什么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rd;賴佩霞的話不僅會讓許多中國家長沉默,甚至能讓許多中國人沉默。
其實我一直想談談父母情緒管的重要性,可是一直沒有信心去談,原因無非兩點‐‐
第一,比起情緒控制,大部分家長重視的仍然是孩子的吃飯問題、學業問題;
第二,情緒失控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并不是三天五天就能體現出來的,情緒控制法也并不會有什么立竿見影的療效。
直到老虎吃人事件爆發,我真正感到不吐不快……試想一下,但凡是稍微有一點情緒控制能力的人,都不會在老公開車的時候和他發生爭執和拉扯,更不會僅僅因為一點小小的摩擦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