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燙傷 家長第一時間應該做什么(2)
冷敷可以使傷處迅速、徹底地散熱,減輕熱損傷程度,使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滲出與水腫,緩解疼痛,減少水皰形成,防止創面形成嚴重疤痕。這是燒燙傷后的最佳且最可行的治療方案。
這位媽媽用涼水沖洗干凈然后浸泡的方法簡單易行,尤其適合四肢部位。頭面部及軀干不便于沖洗或浸泡部位,可用冷水毛巾濕敷,自來水即可,時間以半個小時為宜。
日常醫院用的生鹽水濃度為09%,符合組織細胞生環境所需,常用于清潔、保濕,但并不具備消炎作用。而在家中緊急處時,很難配出合適的濃度,且未經消毒,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
酒精涂抹時,如果皮膚完,可加快局部熱量散發,涼爽感增強,能減輕疼痛,減少滲出及水腫。但如果皮膚有破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疼痛明顯,并可使細胞脫水,加重損傷。
家長缺乏專業知識,對燙傷的程度判斷不準確,各類偏方一般不建議使用,尤其是醬油、牙膏、白糖、醋、紅藥水、紫藥水,容易遮蓋創面,清困難,不利于醫生了解創面情況。
肥皂及牙膏的消腫止痛作用微弱,且干燥后會影響醫生的判斷,因此,燙傷后不建議涂抹牙膏。
雞蛋清、熟蜂蜜、香油混合使用是民間偏方,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糖及油脂,有一定的保濕及消炎作用,可以隔離創面,使細菌不易滋生,但消炎作用弱。
生梨片含水分多,一度燙傷時,濕敷后會覺得很涼爽,可以減輕疼痛感。但嚴重燙傷,起皰或皮膚破損時不建議使用。
萬花油有活血散瘀的功效,香油有涼血、滋潤的功效,可用于輕度燙傷。但二者都禁用于皮膚燙傷破損、潰瘍處。
金霉素眼膏為外用抗生素,小面積燙傷可使用,能防止感染。
醫生教官告訴你
孩子遭遇燙傷時,家長第一時間做什么?
1 燙傷后盡快脫離熱源,避免傷害的持續。
2 被強酸、強堿或農藥等特殊物質燒傷,要先用干毛巾祛除致熱物,再用大量清水沖洗。
3 小心退去衣物,以免蹭傷表皮,簡單清創面上的毛發及其他異物,如粥、面條等,用干的紙或者布將燙傷面的水吸干。千萬不要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皮膚。
4 第一時間冷處:自來水沖洗、浸泡或濕毛巾濕敷半個小時,以痛感明顯減輕為宜。不宜過涼或暴露時間過長,避免感冒。
5 面積小、燙傷輕的可涂抹濕潤燒傷膏,面積大、燙傷重時千萬不要試用各類偏方,以免耽誤時間。
6 使用消毒過的紗布或干凈毛巾小心包裹燙傷部位。
7 及時送往有燒傷科的綜合型兒童醫院。頭面頸部燙傷容易合并呼吸困難,傷重的孩子可能出現休克,最好120或999專業醫務人員護送。
8 孩子如果出現發熱,傷口流膿,有可能是全身及局部創面感染,要及時就醫。
編輯/ 覃靜
來源: 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