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如何幫助孩子改掉自私的壞毛病
&bsp;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寵愛漸漸轉變成了溺愛,孩子的一味索取,家長的一味滿足,逐漸促使孩子形成了嚴重的自私行為,從日常生活到學習相處,我們都可以感受的到。各位家長們一定要知道,這種表現可是不好的,一定要盡早幫助改掉,否則,對孩子的成長可是非常不利的。
一個人,如果只顧自己,不關心他人,是自私的表現,嚴重了就是個人主義,這樣的人更不會關心集體,關心國家。
小捷今年7歲,他沒有獨生子女常有的那種專橫、霸道、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他的好脾氣和愛關心人是家人最大的驕傲。從小捷的成長過程看,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培養孩子關心別人良好品性的方法。
俗話說: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小捷的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們一直嚴于律已、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他們孝順長輩、關心親朋、鄰里關系和睦,在小捷面前從不議論別人的長短,盡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氣的同情心。
逢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他們總是讓小捷知道.還常常請他發表意見。單位組織旅游或慶祝活動,如果能帶家屬,父母總是在帶小捷同行的同時帶上爺爺奶奶,既讓老小開闊眼界,也讓他們享天倫之樂,更計小捷知道凡事都想著別人。尤其是自己的長輩。
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孩子時常處在恐懼、憂郁、仇視的環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呢?所以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特別是夫妻之間要恩愛、相互體貼。
父母從不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對對方的關愛:餐桌上,在給孩子夾菜的同時不忘給愛人也夾一筷;出門前,在給孩子裝的同時也不忘叮囑愛人一句;外出購物,在給孩子買玩具衣物的時候,也不忘和孩子商量給爸爸或媽媽買一樣什么東西;一個西瓜切開來,總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偶爾一方不在,總是跟小捷商量著剩下三分之一給爸爸或媽媽吃;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會一手攬著獨生子一手攬著丈夫,媽媽很滿足于丈夫兒子一家健康的幸福,也讓小捷和父母一起體驗這種幸福。
這里有兩層意思,既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微博)還要掌會分享,而家長學會分享更易被忽視。舔犢之情使為人父為人母們都寧肯虧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盡數都往孩子面前堆。
一邊擔心著孩子會發展為不關心別人的冷血兒,一邊又在做著阻止孩子學會分享的蠢事。經常會發生這樣一幕:
孩子誠心誠意請家長分享,家長卻堅決推辭,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謝絕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謙讓與分享的意識。所以,家長,自己首先要學會分享。坦然地分享,成為與孩子分享的伙伴。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受苦受難,擔心孩子遭受挫折。盡管自己面臨著許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盡管有許多不快樂和情緒上的不穩定,但父母總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穩。
一來錯誤地認為這有利于樹立家長形象,二來美其名日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不過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擔,其實這是錯誤的。既然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關系,建立平等關系,就應該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喜怒哀樂,就如父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一樣,要讓孩子學著承擔一些父母的喜怒哀樂。
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時,媽媽每天很早就把小捷從床上拉起來,趕著去上班。每次他都要反抗,又哭又鬧。一天,媽媽實在忍不住了,面對才3歲的獨生子大喊大叫:&ld;我也想睡懶覺,可是沒有辦法,我得去上班掙錢,給你付幼兒園的學費,你明白嗎?&rd;
原本只是一時性起發泄一通,根本沒指望3歲的兒子會體諒自己的艱辛,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小捷從此再也不哭鬧了,每天早上只要媽媽一喊,他就會乖乖地爬起來,有時冬天困得不得了,他也會賴床,但一會兒就會爬起來。
有時媽媽加班或下班晚回家,他會很懂事地說:&ld;媽媽掙錢很辛苦!&rd;現在媽媽常會把生活中的一些難題講給小捷聽,和他一起商量,對他提一些必要的要求,每次都能取得意外的效果。
所以,家長不要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面,讓孩子從小學著和你一起去分擔,哪怕只是讓他了解一下,這樣他才會解生活的不容易,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才會關心別人。
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一般情況下,勤快是培養出來的,所以家長要樹立這種觀念,并付諸行動。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當小捷的父母勞累了一天,坐在桌邊準備吃晚飯時,小捷會為他們盛飯、放置碗筷,餐后又會把所有的碗盆收到廚房間,將剩菜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中,熟練勤快的樣子常會贏得偶然來作客的朋友的夸獎。這全是日積月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