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規矩有哪些 不同年齡段孩子特點
孩子一歲的時候喜歡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ld;不&rd;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ld;做主&rd;。因此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特點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教育了。
我們明白孩子的發展規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松的環境,等他慢慢長大。
即便不考慮孩子們性格上的差異,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孩子的處罰方法也應該有所轉變。那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最佳處方式是什么呢?
特點: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典型行為: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里字詞的前后關系了;他們還不了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比如說,他們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馬上得到,讓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iddt; 合地調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給孩子做示范,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于強烈。
&iddt;管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保證家里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
&iddt;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特點:他們的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占據。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典型行為: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么;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 他們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iddt; 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ld;工作&rd;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iddt; 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ld;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rd;
&iddt; 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有時可以冷處,不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后再給他講道。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里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典型行為: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愿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他們能夠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 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過,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iddt;交給孩子一些&ld;工作&rd;去做。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而懲罰他,而是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贊賞。
&iddt; 讓孩子用做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比如,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在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著開飯。
* 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雖然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盡早結束懲罰,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