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環境對孩子會產生哪些影響
家庭教育是父母對孩子的第一步教育,家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孩子,要知道家庭對于孩子來說是成長的地方。家庭教育的影響,以及家庭環境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有錢人家的孩子會是怎樣的?窮人家的孩子會是怎樣的?下面就和小編一塊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暫定社會上有三類家庭,一類家庭是富貴家庭,一類家庭平常人家,一類家庭是貧困家庭。富貴家庭物質條件優越,高檔消費,不在話下,而且有很好的社會地位;平常人家奢華不起,但是有事也能應付,不需要出門去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貧困家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柴米油鹽經常斷,應付生活和發展的必需依然吃力。我們要討論的是家境的差異對孩子意味著什么,三類家庭對孩子的發展各有什么利弊。
而這樣的家庭的不利在于非常容易讓孩子形成&ld;寄生人格&rd;。這些家庭的孩子一出生面臨的就是溫柔富貴鄉、花柳繁華地,沒有生存的壓力,不知求生的艱難,想要的東西太容易得到,身邊的人都抬著臉看他們的家世,從而很容易讓他們好吃懶做,貪圖享受,沒有奮斗的動力,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謙恭,高不成,低不就,形成紈绔子弟的作風。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清朝的八旗子弟到后來的高干子女多是這樣的作派,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是一方領導,到最后自己退休了就靠自己的人脈為孩子找個工作、尋個出路。
平常人家的弊端在于讓孩子&ld;小成即安&rd;,平庸度日。也正是&ld;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d;的環境,讓他們產生&ld;差不多就行了&rd;&ld;不比別人差就行了&rd;的潛意識,這類家庭走出的人才雖然是多,但是高級人才卻非常少。
貧困家庭的劣勢也很明顯。真正&ld;從奴隸到將軍&rd;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ld;人窮志短,馬瘦毛長&rd;。作為社會的底層,他們缺乏尊重、關注和發展的機會,觀念得不到啟蒙,缺乏足夠的教育條件……以至于孩子們沒有自尊心,卑卑怯怯;缺乏發展機會,疲于奔命,高危勞作,微薄收入。上一代人沒有發展的機會,也就不能給孩子創造發展的機會,從而形成了惡劣的代際循環。
那么,什么決定了三類家庭中的孩子的發展呢?或者說三類家庭如何趨利避害呢?我的回答的是:教育。我們不能說教育是萬能的,尤其是對那些赤貧家庭來說,但我要強調的是教育的樞紐作用。也就是說,在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下,教育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發展是否是積極的。
比如,富貴家庭從小讓孩子尊重別人的勞動,讓孩子知道依賴父母的財富是讓人羞愧的是,不滿足任何孩子超出他所需要的物質要求,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家人做事,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觸真正的優秀的人以便于其樹立精神的榜樣;比如,平常人家平時生活節儉,對孩子教育的投資卻不惜代價,從小寄予孩子較高的要求,杜絕輕易的滿足,以懶惰和懈怠為恥,盡早建立孩子強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孩子對自己有要求、有計劃;比如,貧苦人家的父母,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有尊嚴的去做,都高要求得去做,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時時懷有感恩和進取之意,盡力的創造機會豐富孩子的閱歷和見識,用自己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激勵孩子向上之心。
簡單來說,任何家庭的孩子都有機會,只要他們的父母有教育的本事。這個本事既包括教育的觀念和知識,也包括教育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