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投資越多效果越好嗎
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對的呢?家庭教育中投資越多越好嗎?事實不然,相反,家庭教育中投資越多效果反而越差,大家怎么看呢?下面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家庭教育投入資金越多,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嗎?答案是家庭教育開支盲目投入,效果會適得其反。
在對武漢市37所小學、38所初中的18422名學生進行測評和問卷調查后,武漢市教科院昨日發布了《2013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業質量監測報告》。本次調查首次引入了&ld;家長調查&rd;,17637名相關家長參與問卷和訪談的結果顯示:當教育投入占家庭月收入10‐30%時,學生學業質量最佳。當教育投入占家庭月收入比例超過了30%,則呈現出反比規律,即投入越多,效果越差。
&ld;孩子上初中前,我在暑期給他報了3門主課的銜接班,費用上萬元,可學了兩個月效果并不明顯。現在上了初中后,成績還是不如其他同學,我也只能繼續給孩子報補習班,不然怎么辦呢?&rd;近日,家長劉女士發布在家長群里的煩惱,引起部分家長共鳴。
學生補課報讀的班次何止一兩個?有的學生甚至還會報讀多家課外輔導機構、采取多種補習方式。記者從武漢市內多家課外輔導機構了解到,現在有些中小學生會到不同的課外輔導機構報讀同一科目輔導班,有的還會同時報讀大班、&ld;小灶班&rd;、&ld;一對一&rd;個性化輔導,或請名師為自己點撥、指導……&ld;多管齊下&rd;的課外補習方式逐漸成為家長追捧的&ld;潮流&rd;。
與此帶來的是家庭教育投入的高支出。家住漢口姑嫂樹的外來務工者段先生是名廚師,妻子則在一家公司做保潔,家庭月收入不到4000多元,卻給上初二的女兒報了作文、英語、數學等好幾個培優班,周末還要學跳舞和音樂,以增加&ld;藝術分&rd;,加上孩子的其他日常學習開支,每月超過2000元。&ld;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rd;,段先生說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孩子馬上要考高中了,只要孩子能有出息,多少錢都肯花,自己這兩年苦一點都愿意。
據了解,教育支出是我國居民家庭的主要消費性支出之一。近十年來,中國家庭教育支出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為107%。2013年我國家庭的教育支出規模已將近萬億。在此背景下,2008年教育部明令禁止公辦學校開辦盈利性輔導班后,民辦教育市場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ld;從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比例有所增加,抽樣結果顯示,有714%的五年級學生參加課外輔導,比去年增加了103%,有526%的八年級學生參加課外輔導,比去年增加了40%。&rd;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說,但數據顯示,并非家庭教育投入越多,學生學業水平越高。
本次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在八年級學生段中,像段先生那樣家庭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月收入一半的家庭占據調查總數的82%。而在五年級學生段中,有63%的家庭,教育支出超出了一半以上。而五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家庭教育投入10-30%的家庭居多,五年級為554%,八年級為51%。&ld;補課本來是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為了讓他們趕上全班學習進度,不掉隊,初衷是好的。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補課不是萬能的解決方法。&rd;武漢市教科院教育質量與評價研究室副主任王姍姍認為,家庭教育高支出不少是屬于家長的非性消費,反映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但事實上這種比上課還累的補課,往往事與愿違。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切不可盲目補課,花了錢不說,效果沒達到,又加重了孩子負擔,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