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全面技巧,傷害親子關系的真兇是父母角色缺失(2)
&ld;好啊……&rd;
講著講著,孩子又進入了夢鄉……
顧佳和劉璨都在外企工作,爸爸劉璨是做市場的,經常要飛全國出差,媽媽顧佳在另一家公司做財務,每到月末做報表的時候都要加班,有時都要晚9點后才下班。
但他們堅持早上送孩子上學,下午請了保姆幫忙接孩子。但凡晚上孩子沒睡,他們都會問孩子當天幼兒園發生的趣事,周末只要有時間,他們總是會帶孩子外出游玩。
即使劉璨出差,只要有時間,晚上他也會打電話和孩子聊上幾句。盡管一家三口相聚的時間不多,但是大家都很開心。
為什么同樣的家庭情況,親子之間的關系差別如此之大?關鍵就在于&ld;有效陪伴&rd;。
90年代和21世紀,隨著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的改進,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發現,傷害親子關系的&ld;真兇&rd;并不是&ld;時間缺失&rd;,而是&ld;角色缺失&rd;。
用大白話來說:孩子不是缺了&ld;時間&rd;,而是缺了&ld;爸媽&rd;,不是親子陪伴的&ld;數量&rd;不足,而是&ld;質量&rd;不高。
假設你每天6點就可以到家,吃完飯后就是自己看電視劇,小孩看卡通片,到9點給小孩洗漱睡覺。和你每天加班到9點回家,和孩子聊上半小時,9點半安撫孩子睡覺,前者是3個小時的低質量陪伴,后者是3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
雖然前者在量上是后者的6倍,但是在增進親子感情的效果上,后者直接完勝前者。
知道了這個道,我們就不必擔心因為加班而傷害到孩子,只要我們能稍微花點心思,像劉璨和顧佳過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鐘,就不會擔心孩子老是問&ld;爸爸媽媽你們去哪里啦?&rd;
就算你今天要加班,但是給孩子必要的&ld;請示&rd;電話還是得打。告訴小寶貝:&ld;親愛的,媽媽(爸爸)今天可能要在公司呆得晚點,你可能要先和外公外婆(或保姆)作伴了,可以嗎?&rd;
征求孩子的同意,讓他有準備,且你可以每隔一個小時給孩子去一個電話,陪他讀一首兒歌,聊幾分鐘天。孩子會認為你在關心體貼他。
有時,出差回來的你,可以通過禮物來溝通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我家,有一次,我出差買回來一個星星燈(需要自己裝)。
我和女兒在一起花了半小時的時間裝好了燈,然后關上電燈,打開星星燈,房間里出現了一片美麗的星空圖。
孩子和媽媽擁抱在一起,歡喜雀躍,女兒破天荒說:&ld;好浪漫啊!&rd;晚上睡覺還要星星燈陪伴,讓孩子感覺父母的愛就像星空一般包圍著她。
我家小寶貝,每天務必一個睡前故事,完全是一個喂故事長大的小孩子。我們不論多忙,一定在她睡前會帶著故事書到她床頭。
三個人很親密地陪伴在一起至少半小時。《安徒生童話》、《阿貍的夢想城堡》、各類繪本、《一千零一夜》,甚至佛教圣經故事,我們每天如此。
孩子會在爸爸媽媽的故事聲中悍然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