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父母是怎樣來對待孩子零花錢的
&bsp; 孩子一天天大了,國內的父母開始擔憂給不給其零花錢,什么時候給,給多少。需要考慮好多的問題,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借鑒一下國外的父母是怎樣做的吧。
日本的山本教授認為,孩子的零花錢作為一種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們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開銷。第二種是根據孩子的要求或愿望來給孩子零花錢,每一次和孩子協調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父母盡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制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錢的使用,則孩子全權負責,父母不直接干預。但孩子因使用不當而犯錯時,父母不輕易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只有如此,國外父母如何對待孩子零花錢孩子才能懂得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教會孩子如何存錢。通過減少送給孩子昂貴物品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向孩子解釋:如果將來想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就不得不在當前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存錢的習慣會使孩子珍視自己勞動所得。
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和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后,父母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么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ld;財政&rd;。
&ld;節儉和儲蓄是美德&rd;,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終牢固不變。從銀行存款額看,新加坡全國中小學生1992年參加儲蓄的百分比超過53%,平均每名學生大約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學生如此會存錢,在于社會與家庭、學校的合力引導。教育部、郵政儲蓄和銀行每年都開展全國性的校際儲蓄運動。在這種環境下,許多孩子都成了儲蓄迷,他們為了防止自己花錢大手大腳,連提款卡也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