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驕傲觀后感
作為炎黃的子孫,作為華夏的兒女,我們深深的愛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祖國的雄偉,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更是我們的驕傲。那么你知道《中華驕傲》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中華驕傲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中華驕傲觀后感(精選篇1)
中華驕傲,中國之魂,那是中國人血脈中流淌著的精神;心中之志,神行之堅,那是華夏圣祖傳給人民意志;望盛之目,思正之心,那是炎黃子孫的代表。
回望歷史,千年之上,有黃帝破蚩尤,倉頡造千字,大禹治川水;千年之中,是孟德強挾天子,子龍又持青釭,荊軻為燕赴秦,始皇一統八荒;千年之近,訴祿山動唐亂,明皇起義軍,則徐毀鴉煙,學良勸蔣和,國共致對外。俱是我中華的歷史。
字以溯源。中華文明以漢字為主,自甲骨文起,至金文、篆書,又到隸書,來到如今的楷書、行書,只有歷史悠久,沒有傳說中的失傳已久。橫平豎直,是中華人民的正直;捺撇提折,是華夏民族的細膩感情;橫折斜勾,是炎黃子孫的敏捷思維。見字如見人,字以表人心。
武以振魂。中華武藝由古傳今,那泛指中華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注重內外兼修。來源于遠古生產勞動,武術也作為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是同中華民族文明的產生同步的。
中國功夫是一種學識,一種防守,不為戰爭,只為和平,真正的去理解中華武術的內涵,則要拋開一切門派理念,用心去感悟,因為武術沒有任何形式,但同時也可以是任何形式,因此武術沒有任何強弱長短之分,而中國武術的練習,也正是為了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中華武術不分高低,而去講究體會武者的精神,由外轉化之內,從而感悟武學的真意。
棋以明志。中國富有琴棋書畫,棋以思路縝密聞名。圍棋,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流行于東亞國家,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歷史長久,可以說是棋類鼻祖。正所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的奧秘展現于此。
文以載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正所謂“風對雨,天對地,大陸對長空,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它具有一定的韻律美。它與英文不同,不是靠一個腦半球來記憶的,而是靠兩個大腦半球共同記憶。它簡單明了,寓意優美,是真正的智慧結晶,智慧語言。
絲綢新路。張騫出使西域,路遇胡匪,大好時光用在了絲綢之路上;鄭和七下西洋,傳播明朝威信,與各國開通了海上貿易渠道。這是華夏民族熱愛和平的象征,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延續至今。
中華之人也可埋下沉默的紅塵,終將銹劍尋得灰燼里;華夏民族亦有曲調纏綿,清流光輝;炎黃子孫方能丹心照明月,故人心不遠。
中華驕傲觀后感(精選篇2)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國粹之精髓,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它記錄了上下五千年來中華歷史的滄桑變遷和中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正直”二字詮釋了漢字的來由:在甲古文里面,“正”的上頭是一只腳,下面是它的目標,表示向著目標前進。“直”就是走對的方向,向對的目標。“正直”則是:目不斜視,看清道路,奔向目標。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讓海峽兩岸的朋友們相互交流溝通。美國有一位漢字叔叔理查德·希爾斯,因為對漢字的好奇與熱愛,傾盡一生投入對漢字的研究。付出所有的精力精神,把漢字推向世界各地,讓世界都了解到了漢字,領略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連一個外國人都如此崇尚中國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熱愛漢字呢?
武術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練武不是為了去打架斗毆,而是用來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更重要的是習武之精神。保家衛國,自強不息的氣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的肩上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努力使自己強大起來,成為一個自覺成功,有擔當,有骨氣的中國人,讓國家的未來一片光明。
小小的棋盤包羅萬象,凝聚著東方的智慧,啟發著無數的暢想。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在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對抗時連負三局。他明知會有這種結果,卻還是知難而進,沒有被這莫大的困難嚇到,雖然輸了,卻也雖敗猶榮。因為他嘗試過·挑戰過·努力過了。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如果怕,你就已經輸了。知難而進,坦然面對結果。就算是輸,也要輸得漂亮,輸得精彩。”當新的變化,新的挑戰出現時,我們要迎難而上,不計后果,以拼盡全力的心態勇敢面對。黑白棋子在往來之間,教會我們勇于挑戰,敢于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時代,繼承傳統·擁抱未來·才能為大國之智譜寫新的篇章。
中華民族,是東方的一個大國,一只氣勢磅礴的雄雞。在中國,有蘊意豐厚的武術,有教會我們人生道理的圍棋,有獨一無二,聞名遐邇的漢字。這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我為中華驕傲!
中華驕傲觀后感(精選篇3)
中國是東方沉睡的雄獅,那是曾經,如今他已醒來。
——題記
再一次相聚到《開學第一課》,由去年的“走好長征路”的主題,到今年“中華驕傲”的主題,我們再一次熱血沸騰。
“中華驕傲”,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漢字,是振奮人心的中國武術,是逸韻悠揚的琴棋書畫。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也就由此展開。
中國漢字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他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世界上只有20%的人說英語,而有70%的人說漢語,就像《開學第一課》中漢字叔叔說的”漢子不僅是中國人的漢字,漢字是全世界的漢字。”
中國武術不但技藝高超,更蘊含這中華民族仁義正直,勇敢堅韌的精神,保家衛國,自強不息的氣節。中國圍棋凝聚著東方的智慧,啟發者無數的暢想,黑白棋子往來之間,教會我們勇于挑戰,敢于突破的精神。中國文學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里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回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
不管是中國漢字,中國武術,還是中國文學,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中華驕傲”。作為中國人,作文中少年,應該傳承中國文化,讓全世界都了解中國文化,而不是在應該學習他的時候排斥他。我是一名中學生,我很熱愛中國文化,我喜歡朗誦,無論是優美的現代文,還是飄逸的古詩詞,我都喜歡用真情實感,把它讀出來,因為我覺得,我熱愛中國文化,就應該珍惜和傳承。
《開學第一課》上,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巴基斯坦的米斯巴教授的演講,她現如今已經60歲高齡,他不是中國人,沒有中國國籍,可是卻比中國人還要熱愛漢語,她的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潸然淚下。她說:“我要到我最后一口氣,教漢語。教到教不動為止。”雖然米斯巴教授不是中國人,但她卻把中國當做她的第二故鄉,把漢語當做她的第二語言,這種精神哪一個中國人能不欽佩呢?但仍有中國學生錯誤的認為,因為自己是中國人,所以不需要去學習中國文化,可現如今,我們已經能在各種代大型網站和綜藝節目中看到許多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并且比正在學習的中國人還要了解中國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可也意味著這些中國學生連外國人都不如,連自己的本國文化都不熱愛,那還能有何作為?就像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說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在中國,在全世界,最應該熱愛,學習,和傳承中國文化的就是中國少年。
我作為中國少年,因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為熱愛中國文化而自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每一個中國少年都有責任,有義務將它傳承下去。
中華驕傲觀后感(精選篇4)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是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而展開的。
首先是由吳磊哥哥給我們帶來的一首歌——夢想開始的地方,激情十足,給我們開學第一天帶來了一個美好的開端。
接下來由主持人撒貝寧老師給我們請來了王寧教授,她給我們講解了漢字的來源。王教授說:“漢字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石,帶領我們穿越歷史,感受未來;所以大家要好好學習漢字,好好去體會。”
緊接著由主持人董卿請出了一位來自美國的“漢字叔叔”,他研究中國漢字達45年之久,他被中國漢字的魅力深深吸引,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廢寢忘食,努力學習,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拿著卡片學習漢語,漢字幾乎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為了深愛的古漢字研究,他花了差不多30萬美金,依然無悔。他的最后那句話令我深深感動:“中國人的幫助讓我深深感動,我愛漢字,更愛中國”。他就是理查德·西爾斯。從我的內心來說,一位美國人他的母語是英語,他不顧一切地研究中國漢字,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來自意大利、美國等各地的人們都熱愛著中國漢字,中文系的師生們就像茉莉花一樣把中國漢字的芳香播散在世界各地,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古詩詞也不例外。
世界翻譯家許淵沖先生為我們講解了中國詩詞的“三美”:
第一是意思美、內容美;第二是形式美;第三是音美。文字體現了中國人的情懷、志向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翻開一本書,領會一首詩,就像乘著文學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之母——米斯巴。她用深情的語調向我們講述了她的老師——楊老師和常老師放棄在中國教學而來到巴基斯坦教漢語,她受老師傳播漢語的影響,她說:“為了促進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她決心在巴基斯坦傳播中國文化,奉獻終生。”她的話讓我潸然淚下。
最后,吉克雋逸演唱了一首《千年之約》,表達了對米斯巴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愛。
為了祖國的強大,讓世界了解中國,我們就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中華驕傲觀后感(精選篇5)
在9月1號晚上,老師讓我們觀看開學第一課。這次的題目是“我的中華驕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
理查德西爾斯,在二十二歲來到了中國,研究我們的漢字已經四十五年了。在研究漢字的時候,他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他還是兢兢業業地堅持下來了,“漢字叔叔”還建了一個網站,他花了八年的時間才把網站建好,但來看網站的人卻不多。突然一天,他得了很嚴重的心臟病,但是他沒有放棄研究漢字,還是堅持不懈的研究。又有一次,他的簽證有問題,他必須要返回美國,但他不想走,因為他認為中國是他的家。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國。
很快,有一位叫嚴迪新的`人寫了一篇有關他的故事,希望大家能把“漢字叔叔”留下來。不多久,理查德收到了差不多五百多封信,一個中國人說愿意給他一份工作,讓他留在中國。理查德這才能回到中國。他和嚴迪新成了好朋友和合作伙伴,他們一起研究漢字。理查德說:“我希望我能活到90歲,讓大家叫我‘漢字爺爺’。”
看到這里我已經哭成一個淚人,這時我想:一個外國人,都那么刻苦的研究中國的漢字,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怎么能不好好學習漢字呢?
理查德西爾斯的精神激勵著我,鼓舞著我,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