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
《南京南京》這部片子拍得十分慘烈,再現了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慘無人道的侵略和屠殺。那么你知道《南京南京》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希望你喜歡。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篇1】
時間總是流沙般的飛逝,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幸福。可有誰還會想起那些被殘殺的30多萬同胞?有誰會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為你祈禱。
抗日戰爭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今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了。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南京制造的慘無人寰的大屠殺,日本人的手段殘酷,30多萬的中國同胞被無辜殺死,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卻否認歷史,篡改歷史,扭曲了史實,這是多么可恥的!可是我們中國人呢?有多少中國人記住了這段歷史?
黑白的影片,抖動的鏡頭,一座滄桑的古城將我帶到了那段屈辱的歷史,讓我的心湖泛起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靜。
挹江門,南京的城墻,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拋棄的士兵,用自我僅存的力量與日軍抵抗。他們孤立無援,卻仍舊誓死抵擋,因為這是他們做為一個士兵,做為一個中國的士兵應有的職責!可是,當“小米加步槍”碰上敵人兇猛的火力時,他們最終還是敗下陣來。他們成了待宰的羔羊,等著死亡的來臨。慘無人性的日軍,用五花八門的形式來屠殺中國人:關進廢棄的倉庫用火燒死;趕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趕到荒野中用槍打死……
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發指,令人痛恨。然而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許,他們能做的就是用自我的生命來掩護受傷的士兵;也許,他們能做的就是冒著當場被槍斃的危險,去解救那些被日軍拉上刑車的男人;也許,他們能做的就是當死亡來臨時,那一句響徹南京上空的“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當然,也并不是每個都能夠為了自我肩上的職責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貝先生的秘書,與拉貝一齊負責難民營的安全,然而當拉貝被迫離開時,他卻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當他最終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時,他的妹妹卻被日本人拖進了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而幸免遇難。他欲哭無淚,在萬念俱灰的情景下,他最終明白了:日軍是靠不住的,中國人僅有靠自我!所以在拉貝的努力下,能夠帶一個助手和一個助手的家人離開時,他毅然將生權力讓給了另一個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來了,結果當然是被拉到刑場,然而此時的他卻沒有了一絲的畏懼。他臨死前那從容的姿態,連那個執行任務的日本軍官都不敢直視!
中國人民是偉大的,在經歷了那段慘痛的歷史后,中國重新站立了起來!
如今,我們已有了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我們此刻完美的生活卻都是那些愛國英雄用自我血肉之軀拼下來的。我們要永遠銘記那段歷史,銘記那些為保護國家而犧牲的偉人們。同時我們也要時時鞭策自我,激勵自我,不要讓此刻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們的斗志。我們要奮發圖強,讓中國在世界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篇2】
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墻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組織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從而,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著我的內心。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尸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擔著難民營的責任,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當他終于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進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幸免于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后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兩個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它讓給了另一個急于求生的人。后來唐先生即將被押赴刑場,他看見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本軍官說:“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边@是他臨終前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著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然殘酷,但希望已經傳遞下去。當時的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篇3】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經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丑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暴,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墻,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后,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筑的中國精神。
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于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可以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幸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希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后讓看到的后來人叩問自己的心,至于會得到什么樣的回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復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篇4】
不知道南京南京在這邊是什么時候上映的,但是我昨天去看了,電影《南京南京》。
作為年輕人,我也覺得成天在網上發泄反日情緒并沒有什么用。畢竟國際上永遠只相信實力而不是弱者的血淚控訴,國際政治永遠不會溫情脈脈,只有赤裸裸的利益關系。為我們的后代不再遭受外敵入侵的折磨,只有拼命壯大我們的實力。只有祖國的強大才是我們幸福生活的保障!
歷史就是歷史,真實地還原是對歷史的尊重,我們厭惡戰爭,不代表我們就能遺忘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對于七十二年前南京的那場浩劫,更是每個中國人民心底永久的傷痛!黑白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一下子拉進了我們與那段歷史的距離,殘垣斷壁、灰塵夾雜著炮火帶來的硝煙讓這座六朝古都成了現實版的“人間地獄”,而安全區真的能成為一把能為難民遮風擋雨的保護傘嗎?不是!什么人道主義、國際輿論絲毫沒能阻擋日軍侵略的鐵蹄。
角色需要塑造,而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相信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是被還原出來的,從日本兵角川到誓死保衛南京的陸劍雄,從唐先生到姜老師,甚至是當時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妓女小江,無一不在彰顯著人性的光輝。
影片以一個日本兵的視角拉開了序幕,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吶喊告訴了我們,他痛恨這種慘無人道的殺戮,可又不得不成為歷史唾罵的對象,掙扎、彷徨、無奈從他卷入這場戰爭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與最后一次都被這場劫難放大了,當他無意中射殺了躲藏在門中的婦女時,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飽含懺悔,足具震撼力,而影片結尾角川在放走了即將被執行槍決的兩個中國人后,內心的壓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再以難以承受,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結束了......那么快就結束了,也許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希望這一槍是罪惡的終止符。
唐先生?我該怎么去說這樣一個人呢?雖說范偉以前所扮演的大都是一些喜劇角色,而這一次你很難把他跟喜劇一詞聯系起來,作為拉貝的秘書,身份是一般百姓所不能及的,也許正是這一點他過分地相信了自己對家人的保護能力,當他親眼所見日軍的暴行后,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作為一個父親,面對女兒被活生生地扔下樓去,絕望的眼神與吶喊怎能讓我們不為之動容呢?出賣了安全區里的傷員換來的是什么?舍大家保小家換來的又是什么?只是一張廢紙!而面對跟隨拉貝離開地獄的機會,卻又義無反顧地放棄機會,走上刑場,留給日軍一句“我的`太太又懷孕了!”發人深省......生命還在接力!
小江和姜老師可以說是片中的女性代表,小江不愿剪發讓人聯想到《泊秦淮》中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國恨,當日軍索要慰安婦,為了保證安全區的片刻安寧,她舉起手,踏上那段恥辱的不歸路......那時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輝的頂峰。姜老師為了解救更多的壯丁,一次又一次充當家屬,被發現后依然不屈直至莊嚴地倒下。
電影只是縮影,兩個多小時的片長經歷了導演四年的磨礪,承載的是一段不堪回首又不能忘卻的往事。
支持更多人去看這部影片,支持大家的憤怒,有憤怒我們才會有力量,才會讓我們中華民族更為強大!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0字【篇5】
看完<<南京!南京!>> 我落淚了。我為那些死去的國人而落淚,為危難中的祖國而落淚。<<南京!南京!>>將我內心中對祖國的愛從心靈的大海深處攪動開來,變得清晰而明確,讓我對愛祖國這種情感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心中只有父母親,他們是我的一切。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們是我的榜樣,他們無微不至地愛護和照顧我,一刻也不離開我。他們讓我認識了我的家族中的親人們,讓我成為其中活躍的一分子。他們讓我熟悉著家鄉的一草一木, 讓我與鄰居們友好地相處。正是有了他們, 我才不孤單不害怕, 內心中對他們既是愛又是崇拜。 由于我是如此地愛我的雙親,我也深深地愛上了他們生活的那片土地—我的家鄉。
家鄉,當我離開她去異地上學的時侯,這名詞變得多么溫馨。在家鄉,有我的親人、
鄰居、伙伴和老師以及那一草一木,我是多么想他們呀!思鄉、思人,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溫庭筠說:“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糖”;白居易說:“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古人心中的故鄉是沉甸甸的,對我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在異地上學,接觸到了更多的新事物,獲得了更多的新知識,我發現祖國與我的故鄉是那么緊密的連在了一起。過去的中國是一個落后的國家,在近代,在二戰的時候,中國遭受著列強殘暴的侵略,整個神舟大地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那時的我的故鄉何嘗不是處在這樣不幸之中并且更加深重呢!我還清楚地記得<<南京!南京!>>中的中國軍人陸劍雄,他誓死守衛南京城,即便臨死也喊出了“中國萬歲!”的口號。他不正是想著祖國淪陷了,哪有他的故鄉呢?現在呢,中國富強了,而我的家鄉也悄然在發生著變化,我的親人們也逐漸地過上了好日子。這,這使我怎能不愛我的祖國?
愛祖國,這是無數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的中國人的共有感情,怎能拋棄?我記得歷史上為了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不惜一切的人都有這樣的壯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記得艾青曾經說過,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也不正是我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