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
大家都知道,1937年12月13日,這段屈辱的歷史,這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在日軍占領南京后的最初六個星期內,日軍以殺人取樂,燒殺淫掠無所不為。那么你知道《南京南京》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希望你喜歡。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精選篇1
為了更好的發展創先爭優活動,緬懷悄然而逝的生命,我有幸參加了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第四、五學生黨支部聯誼于 10月26日晚6:30在2B3001開展的主題為“記歷史,講和平,創未來”觀看紅色電影的活動。
南京六朝的古都,就在我家馬鞍山的旁邊,她記載了多少歷史的輝煌,卻也承載了無數歷史的血淚,尤其是那場令人心痛不已的南京大屠殺,多少的英勇士兵被殺,多少年輕的婦女含羞而死,多少的老人小孩睜著無辜而驚恐的雙眼倒在血泊里……這是一段血的歷史,它時時存在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間,歷史的血染紅當年的南京,也滲入到如今。
《南京!南京!》一部拍了四年的電影, 真實地還 原了那段最黑暗的歲月,揭開了那段一屈辱慘痛歷史的回憶,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就像一盤散沙,自私、懦弱、不知廉恥;影片中百名難民營的女人,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堅強的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體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當日本鬼子的慰安婦,她們也許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堅強……
《南京!南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雖然作品有諸多的不足,但是它畢竟還 是告訴了我們一些真實的東西,而看完片子后我感到覺得內心很沉重很壓抑,胸口悶得不行,腦子里一直在回放著影片里小日本屠城的暴行,看到每個殘暴的畫面心被揪的好痛好痛,心被震撼的久久不能平復……
此時我不禁想問,為何會那樣?這成千上萬的中國軍民陣里,為何就沒有一個生命的吶喊與絕死的反抗?為何他們會麻木到如此?想著想著,我突然又想到了一絲模糊的答案,對比一下日軍在占領南京后舉行的祭祀舞中的精神,我意識到了這不僅僅是國民個人對于生死的對抗,而是一種精神的對抗。
事實上我覺得《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是一種態度,她告訴全世界,中國,依然在這里屹立,不管過去,現在,還 是將來,中國人會以意想不到的堅韌好好的打理自己的國家,讓每一個人重溫那個鮮血淋漓的曾經,讓我們為這國家的振興奮斗。
我作為一名就快要轉正的預備黨員更應該為此努力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時刻謹記:落后就要挨打的學的教訓,時刻做好模范,準備為黨和國家奉獻一切,不要害怕自己不行,去追逐兒時想成為一名中共黨員的夢想,做好我的工作,學習好我的科學文化知識,少再去惦記著那些虛無的東西,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記得在小學課本里時常提起這么一句話,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此時居然顯得如此貼切,如此的有意義,為了那些無辜的死難者更應珍惜美好的今天 !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精選篇2
翻開歷史的篇章,回憶那段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軍隊闖進南京時,城內的軍人們用身軀鑄成了一道道人墻。可這些都無濟于事,日本軍隊以強大的沖擊力沖垮了人墻,把軍人們踏在腳底。大肆的闖進南京。
南京城內所有的戰俘都被抓起來了。有的人,葬身在機關槍接二連三的掃射中;有的人被帶到海邊,又是一陣瘋狂的掃射,人們倒在海邊,海水沖刷著他們的身體,將他們輕輕拖入海中,頓時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
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嘗不想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想一想,當他們的孩子在搖籃中甜甜的入睡時,我們的嬰兒卻被殘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當他們的兒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時,我們兒童卻要面對死亡;想一想,當他們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時,我們的老爺爺、老奶奶卻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
正如電影里所說“中國不會亡!”是的,中國沒有滅亡,但祖國現在的興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多少英雄沖鋒陷陣,用鮮血和平,他們何嘗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過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這樣的生活。為了祖國他們必須要上陣殺敵。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使中國更加強大這樣才不愧對那些抗日英雄,中國才不會重蹈覆轍。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精選篇3
很久不寫觀后感了,每次看完電影后,淺淺的回味下,過了許久,再翻出來看看。上周六晚上,一個人,兩張電影票,在萬達國際影城看了這場電影《南京!南京》。
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看這場電影是很壓抑的,大量的慘絕人寰的事件。去過大屠殺紀念館,里面的史實時時刻刻提醒著我這些事件是真真正正的發生過。在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往往被譯為“Nanjing Massacre”或者“Rape of Nanjing”,可見一直以來,人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向來不如人們對納粹滅絕種族過程的認識,但是事實上二者完全是可以等量齊觀的,而這一舉世震驚的悲慘事件所揚起的陰霾也早已變成了中國人經世難愈的宿患,所以《南京!南京!》的出世不單止勇敢地掀傷揭疤,更積極的意義在于它要尋找此一頑癥的偏方.
《南京!南京!》的英文片名為“City of Life and Death”,或可譯為“生死之城”,但是其時其地的南京安能言生,猶可話死,或者說生同死已經沒有區別了;孔子感嘆“未知生,焉知死”,李敖改言“既知生,也知死”,而在那時的南京,卻是“難知生,惟知死”了!
在開場前,影廳里還不是很安靜,后來,就聽到了陣陣的啜泣聲。影片的主要脈絡按照時間順序以拉貝日記的只言片語作為牽引而緩緩推進,從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大舉入城開始,南京也從六朝古都變成了慘不忍睹的人間煉獄。無可置疑,影片最為震撼人心的部分就是日軍攻入南京城之后如何對城中的中國人,尤其是對日本軍隊絲毫不能構成威脅的,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的大肆虐殺的描述。從活埋到刺斃,從槍擊到焚殺,短短幾分鐘的鏡頭竟然突顯重逾千斤的份量,每一次鏡頭的轉換都似聽得見錚錚作響之聲,銀幕上的大廣角鏡頭內數萬名無辜的中國百姓在日軍瘋狂的機槍掃射之下如骨牌一般層層倒地,盡管膠片是黑白的,但在觀者眼中卻是一片血紅之色。這一段對日軍殘酷屠殺中國人的集中描寫時間雖然不長,但效果非凡,短短的數分鐘時間同受難中國人的數萬之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實際上日軍屠城的時間卻從城破之日一直持續了數月之久(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營長郭岐在南京一役中死里逃生,后著有《陷都血淚史》,他寫道:“有人說獸兵剛進來頭三天總是放槍奸淫燒殺的……結果過了一個禮拜不見停止,過了三個月仍不見停止!”此為一證。),由此不難想見,在這樣長的時間里,煉獄中的中國人所遭受到的災難和折磨是如何的悲慘和慘烈。這細微的一對比不動聲色,卻于無聲處見驚雷,我認為實在是高明的手段。而此后影片對日軍的暴行則參差于片中幾位主要角色的視角之中,再無之前這般集中的描述了,譬如日軍如何闖入德國拉貝先生所建的難民營中大肆捕殺傷兵,如何肆無忌憚地闖入難民營脅俘甚或虜捕成百上千的中國婦女作為慰安婦進行淫樂甚至奸殺,如何殘暴無情地將稚童擲樓而亡等等,實際上此種暴行雖然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僅此一毛,也足以讓觀眾血脈賁張,以小窺大了。此處稍顯不足的卻是導演沒有調整好敘述的節奏和密度,影片中的其他情節(例如日兵角川與慰安婦百合子的一段插曲等)或多或少地稀釋了此后參差描述的日軍的獸行惡跡,雖然其他的情節亦是從另外的角度或特殊的視角來展現南京煉獄的殘酷及日軍冷血無情的暴行,但僅從觀感而言,這似乎對日本鬼子有些手下留情了。也許這就是為什么陸川會被說成美化侵略了吧。-
影片除了直接對日軍屠城虐生進行描寫之外,還通過幾位當事人角色的視角對戰爭和施暴者進行了控訴。在導演的鏡頭之下,拉貝的秘書唐天祥(范偉飾演),教會學校女教師姜淑云(高圓圓飾演),國軍軍官陸劍雄(劉燁飾演),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演)等都是這樣的角色。其中爭議較大的是影片中對角川這個角色的表現。角川作為日軍在華施暴政策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他的視角其實更具說服力,但影片將其塑造成為面對殺戮獸行心生悔怵的形象則未免有失偏頗了。角川作為其時南京城中恣意橫行的“獸兵”中的一員,他親眼見到血濺遍地,尸橫遍野的兇像,親眼見到摯友生離,親眷死別的慘景,從鏡頭中不止一次展現的角川惶恐驚愕的雙眼可知,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第一次;影片還特別插入了他對日營中的慰安婦百合子的一段感情,百合子作為日本女性,隨軍出征而為日兵的性工具,最后不僅在喜歡她的角川面前被其他日本士兵蹂躪凌辱,最后更慘死于前線。影片在角川的經歷中加入百合子的故事,無疑是為了從日本人民的角度對日本的侵略暴行進行控訴和指責,其中百合子面對角川送來的所謂“新年禮物”(糖果、清酒等食品)情不自勝的狂喜,在受到角川的探視時身如軟絮,力不支體的虛弱而至最后死在慰安前線,這些都可以反證日本軍國獸行暴施的殘酷無情。影片描寫角川對中國難民的同情也正是出于此意,角川最后不僅為了使姜淑云免遭眾獸欺凌而擊斃姜女,更在解押小豆子二人途中將其放脫,影片把這個“鶴立雞群”的日兵同其他暴行虐施的獸兵作為對比反示日軍的殘暴無恥,冷血無情,另一方面,也是體現了人性在扭曲和壓抑的情境中的變形和不變。
影片在結束的時候,春天來了,小豆子吹著蒲公英,蒲公英漫天飛舞。也許導演的意思是,因為蒲公英的種子飛散,落地之后會新生,這是新的希望。當電影打出“小豆子還活著”,感覺很溫暖。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應該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愛護和平。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精選篇4
《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中國這片神圣的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一個懷孕六個月的孕婦,一個就要當媽媽的女人,那日本人都沒有放過,用那冰冷的刺刀插進那孕婦的腹部,挑出一個還沒出世的孩子,那小小的生命,還沒有看到這多彩的世界,便要走向死神,孕婦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卻沒有喚醒日本人那一丁點兒的良知
還有那一群又一群、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用機槍掃射,一個又一個的亡靈找不到去天堂的路,因為他們心中積滿了仇恨。日本人如那瘋狂的惡魔,殺人不眨眼。我不想再看下去,我不想再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同胞倒下。屠殺、搶劫、強奸等一系列的罪惡行為,卻被那血腥的日本人當成是一場游戲。僅僅六周,日本鬼子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萬人以上,三十萬人以上啊!
南京大屠殺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屠殺行動,而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屠殺行動,為了自己的野心,讓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成為刀下亡魂,那流的可是我們中國人的血啊!為什么沒有人站起來反抗?難道中國人是這樣的懦弱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心有不甘啊!
去年,日本海軍把中國釣魚島的漁船船長囚禁了起來,日本這個東瀛小國是在向我們中國挑釁,還以為我們懦弱,不堪一擊,他們錯了,如今的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就如那睡醒的雄獅,一聲長吼必定驚天動地。
南京南京觀后感100字精選篇5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1653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污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里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陰郁的氛圍立刻席卷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里頭,然后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凄。日軍面對古城墻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占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