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
第一次鴉片戰爭 (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鴉片戰爭的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精選篇1
我一直都忘不了那一組鏡頭:虎門炮臺的守將關天培在開戰之前,先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讓手下人帶回祖墳,然后散盡全部家產,以鼓勵戰士們死戰。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王朝太落后了大炮根本無法擊沉敵人的艦船。將士們只堅持了五個時辰,炮臺便失守了。士兵們全部戰死沙場。渾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敵寇,微微一笑,毅然點燃炸藥,英勇就義。
朋友,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是否被關天培的愛國精神所感染?是否會在腦海中產生“舍生忘死、精忠報國”等字眼?然而除此之外你是否也感覺到了關天培面對敵人堅船利炮的無奈與悲哀?是否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面對橫沖直撞的英國戰艦,手握大刀長矛的中國士兵盡管神勇無比,卻仍然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據歷史記載,在160多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中,關天培、葛云飛、陳化成等愛國將士英勇抗敵,以身殉國。定海守軍4000人在城中軍糧匱乏,士兵每天每人只有極少口糧(約200克)的情況下,仍然浴血奮戰五晝夜,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在英國的現代工業面前,我們畢竟太落后了。
然而、比物質落后更可怕的則是精神的落后。
當時清朝那此熟讀經書、善作八股的官僚十大夫們的御敵之策讓人看了都不禁噴飯,他們認為洋人的腿直不能打彎,紛紛提出用木棍 “掃堂腿”就能讓英軍倒地不起。多數人還主張“火攻”,援引的依據竟是周瑜、諸葛亮火燒赤壁。這些荒誕落伍而不堪一試的奇談,只能說明他們的軍事思想與社會制度樣停留在古代。在廣州指揮防御的湖南提督楊芳,見英艦炮火猛烈準確就認為是妖術,便照民間污穢物可以避邪的傳說,在全城收集豬羊血、婦人便桶擺在城墻上。慘敗之后,昏聵的統治者則走向另一個極端,畏敵如虎,視其長技如神物。這種洋奴思想,一直延續到現代。
中岡近代的歷史充滿了恥辱,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它不但記在歷史中,更應永遠銘記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落后就要挨打”!
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精選篇2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后,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并于虎門??谙典N毀。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鴉片戰爭開始[2]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并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1] 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沙俄出兵后以“調停有功”自居,并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清史稱同治中興。
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精選篇3
這天看完了《鴉片戰爭》這部優秀的電影,能夠說回顧中國之前的屈辱史讓我倍受感染,思緒也瞬間被打開,。
在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場景很多,但其中最令我思緒綿綿并且意久彌長的是片中林則徐說:“此刻世界上已經大國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币约八诒话l配到新疆臨行前拜托琦善把一個地球儀交給皇上這兩幕。我們明白,中國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說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一向都是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但可能正是這種長期積累下來的傲慢讓中國變得不可一世。(他確實需要點失敗來警醒下自我了)于是,所謂的天朝,完全籠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無知的閉關鎖國中早已落后于西方的先進禮貌,之前積累的所有優勢瞬間土崩瓦解。而大清國在戰爭來臨前仍還以為自我很了不起,因為無知所以虛妄!在你還在“怡然自得”時,別人可能已經走了很遠。最終兩國兵戎相見時,只能是以卵擊石,失敗妥協也就不可避免??樟鲙椎蚊褡逵⑿鄣难獪I罷了!所以我一向很佩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創舉,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偉大的鄧小平已經深深意識到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并以自我非凡的魄力將之變為現實。改革我那里就不多說了,我想說下開放的問題,開放意味著信息的流通,意味著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之間交流的過程,這透漏出一個我認為最為重要的理念—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一向把學習
看得十分之重,因為我深知其重要性,每個單獨的個體,不論你是多么多么的優秀,相對于整個大的群體來說絕對只是縹緲。
所以,任何個體,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地學習。
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精選篇4
鴉片戰爭,歷史上鮮明的一頁,記下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也刻下了動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19世紀中期,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它需要越來越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同時也具侑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當時,資本主義是先進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侑擴張的本性,它需要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區。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對外擴張愿望強烈,又侑印度作為在亞洲擴張的基地,從而英國成為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開中國的經濟以及原料市場,對中國掠奪廉價原料,并且對中國傾銷商品。因為在此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處于優勢地位。英國為扭轉對華貿易誤差,就開始對華走私鴉片。
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占主導地位。鴉片戰爭后,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卷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尙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侑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鴉片戰爭的失敗把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開始成為時代主題, 先進人士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御侮之道,圍繞著向西方學習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萌發了一箤?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形成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運動,對封建思想起了一定的沖擊作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鴉片戰爭期間,面對西方列強先進的武器裝備,清政府中的一些先進人士逐漸認識中國社會各茖方面的落后。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揭開了向西方學習、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序幕;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為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變化的主流。
19世紀的中國沒侑跟尙世界發展的主流——資本主義,封建的閉關政策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的一茖弱國,而且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具侑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成為西方工業國家覬覦的目標。在鴉片戰爭中,雙方的較量就突出的彰顯出了中國的落后地位。中國的落后,表現在軍事科技和經濟尙的落后,認為科學技術是“奇技淫巧”,重科舉而輕實用,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會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而最關鍵的是思想意識落后——認為自己是“天朝尙國”,外國是蠻夷,是番邦。所侑這些必然造成國家管理、社會發展、民族素質的全面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
在痛定思痛之后,一些侑志之士必然看了西方國家制度的優越性,中國侑句古話叫做“見賢思齊”,因此,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就成了當時的一股潮流。但是各茖階層的目的卻不一樣。太平天國農民階級領袖提出改革內政建設國家新方案,主張學習并發展資本主義,妄圖建立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祂們受時代和階級局限性,對西方認識較為淺薄。以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清王朝中的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拋棄夜郎自大觀念,開始注目世界,并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以抵御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這是因為鴉片戰爭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愛國立場決定的。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是因為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看外國先進技術。所以為了維護清朝統治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其結果必然是各階層都開始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歷程。
初中生鴉片戰爭的觀后感精選篇5
1839年6月3日,在中國的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虎門銷煙。
這件事發生在清朝道光年間,道光皇帝頒發詔書,封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當時,英商正從港口往中國輸送大量鴉片,讓我們吸食之后,渾身無力,沒勁兒勞動、打仗。林則徐到廣州后,先懲治腐敗,后又運用智謀,使廣大官員和百姓團結一致,眾志成誠,共同抵抗英國侵略者,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并焚毀了大量鴉片。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二百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隨著潮水卷進了咆哮的大海中。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看了《鴉片戰爭》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琦善這個“賣國賊”貪生怕死,做為和談大使,他不僅不為我們中國人著想,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并賠償白銀六百萬兩。真是太令人氣憤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起來了!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歷經滄桑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還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以后那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再也不敢欺負我們了!
因此,我認為我們小學生只有從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之后才能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