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
《變形計》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城市和農村的主人公進行為期一周的角色交換,城市的問題少年進入農村家庭生活,農村的樸素留守兒童則進入城市家庭體驗,一周變形結束后再彼此換回。可以發現,在這一個基本結構設定中,“互換”這一行為成為關鍵,也因此讓節目產生了多重的人物關系與戲劇沖突的可能。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精選篇1)
我們看的這期變形計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是來自恒濕的胡政堯和來自農村的何久平。
相信不羈的胡政堯憑借帥氣的外表和撒嬌的手段已經深入人心;而小酒瓶從小養成的環保好習慣也更推進了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如果大部分的人都像小酒瓶一樣,那么世界也不會變得這么丑陋。
當胡政堯來到農村的時候,或許前幾天還有點新鮮感,但久而久之,也會因為環境差距太大而崩潰。而從小在山村里長大的小酒瓶初到城市會極不適應,特地背來的小簍筐也極不適合城市,學校里也總是孤身一人。我想他那時候是極想家的,即使是在繁華的城市也敵不過他心里空缺的那塊家的位置。
后來幾天的鄉村生活讓胡政堯不再任性和不懂世事,甚至把身上唯一的一百塊錢偷偷塞到康高初的書包里,讓她好好上學,好好讀書。而小酒瓶也不再像幾天前那樣孤單,有了胡若男這個哥哥。雖然胡若男脾氣有點暴躁,但兩人最后還是和好如初了,并且胡若男還送了小酒瓶離別禮物。
兩年后的胡政堯變得成熟懂事了,變成了小暖男。
出這檔節目,我們不僅直觀的對比出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的不同,各有優點,也有利于城市孩子珍惜他們現在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讓農村孩子又走出山村,觀看大世界的機會。也可能會改變主人公的一生。
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精選篇2)
看了《變形計》之后,我相信大家與我的一樣感同身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使我們心潮騰涌,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使我們倍感痛心,一句句溫暖的話語使我倍感溫馨……
從一個冷漠、打罵老師父母、1秒中怒氣爆發的城市少年,到一個關心、體貼他人懂得理解父母的少年。這是一個多么鮮明的對比,這是一次多么有意義的變形。
《變形計》有一期的主人公叫李錦鑒,從節目一開始我們就從畫面上看到他的暴力:在學校打傷老師,回家后一拳打倒母親,并罵自己爸爸是豬……但與山區的韋志忠和韋方芳芳互換變形后,才感到自己是太幸福了,是山里人的質樸和善良感化了這個冷漠的公子哥,是山里孩子的關心使他感到了溫暖,是山里爸爸和爺爺的關心讓他明白了什么是回報!
在我們的班里有許多同學像李錦鑒那樣“身在福中不知福”,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體會不到老師們的良苦用心,更感受不到父母的忙碌和辛勞。通過城里孩子與農村孩子的生活角色互換讓我明白了: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對父母、長輩、師長,都要盡自己的孝心;要對我們周圍的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更要有一顆與人為善,處處為人著想的愛心,要和同學們互敬互愛永遠在一起,保護我們的親情和友情!
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精選篇3)
昨日晚上和這天上午,我和媽媽看了《變形記》這次要互換的城市主人公是一個叫李錦鑒的叛逆男孩,他十三歲,小小年紀就打老師、打媽媽、逃學、在網吧里玩一款暴力游戲,使老師和家長傷透了腦筋。而跟他互換的人是韋志忠韋方芳,他們是兩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他們的家里很窮,爸爸又重病纏身,他們卻很喜歡上學,但學校里只教語文和數學,但他們的家十分溫暖。
農村聽話懂事的乖孩子與城里暴力的叛逆少年互換了開始,城里的少爺很不適應簡陋的房間,以及沒有游戲玩的地方,跟在家里沒有任何區別,稍微有點改變的時候,又因為疏忽讓牛吃了玉米,韋家不得不賠了30元,30元對于在城市里嬌生慣養的李錦鑒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韋家人會如此在意,他在城市里的零花錢,但是用千來計算的,30塊錢對他來說又算得了什么。
但到了最后,他最后明白了父母對他的愛,也讓一向獨來獨往的他感受到了有朋友的快樂。也使他,從一個冷漠無情,能夠無視父母愛的叛逆少年變成一個陽光向上、有朋友、懂得愛的好少年。
這個節目,有許多催人淚下的畫面,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還有一個嬌生慣養的少年被改變的故事。
我喜歡這個節目,我決定在這個假期在看一些《變形記》,看一些令人感動的畫面。
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精選篇4)
變形計不是電影,而是生活角色互換類的新生態紀錄片。看了這檔節目,我感受頗深,不僅僅因為它的真實性,還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非常貼切。
《變形計》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生活類角色互換紀實欄目,在節目中城市主人公與農村主人公七天內互換角色(20__年改為一個月),感受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達到收獲教益、改善關系、解決矛盾的目的。尤其是在城里孩子和農村孩子的生活互換中,引發了觀眾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們不僅僅解決了溫飽,現在逐漸把重心放在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上,學會享受生活。上一代的努力奮斗獲得的回報自然都會投入到自己的子女中。可是在這期間,人們忽視了對子女們的教育,只認為把賺到的錢給孩子就算是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教育,才能夠擁有獨立成熟的人格。《變形計》這檔節目就在于幫助孩子們培養這樣的人格,同時讓他們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有些父母甚至采取“欺騙”的方式哄著孩子去參加變形計的攝制,因為對于一直在城里生活優越,養尊處優的日子在鄉下將不復存在。父母們送孩子上車離開時都是雙眼噙淚,擔心孩子們在外地受苦,過的不好,可是這時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只顧要錢,要吃的,雖然節
目組要求這些都不能帶的。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孩子們在鄉下家里從一開始的不適應,鬧脾氣,打鬧到后來與“父母”和諧相處,為家人分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些都是城里孩子在變形計中的收獲,學會了擔當,學會感恩。
同時鄉下孩子到了城里后也得到“父母”的熱情招待,城里父母都對孩子們的懂事感到高興,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次節目中學會一些,改變一些,至少不要再跟以前那樣操心。鄉下孩子到城里后仍然沒有失去良好的習慣禮貌,同時他們對大城市充滿好奇,向往。
這也激勵他們為實現自己夢想努力。《成長之痛》主人公石宏強,因為變形計,家里得到了無數好心人的幫助,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都回到了身邊,他小小的年紀不再需要承擔照顧家庭的重任,有父母的照顧,他終于可以安心讀書。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能回到身邊不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變形計》的確帶給社會正能量,讓我們心懷感恩之心,在夢想道路上越走越遠。
變形計初中生的觀后感(精選篇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過變形計之后,我才真正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這部電影至今令我回味無窮,著主要講的是“一些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形成了很多壞習慣,他們的父母帶他們去參加‘變形計,’與一些山中的貧困兒童交換生活,讓這些孩子去過一個月的貧困日子,惻然改掉壞習慣這些小孩就會被送回來。”
我認為這些小孩怎么這么不懂事呢!看著看著,我回想起了我之前是如何對待我的父母的。
那一次,老師布置了很多的作業,可我一回到家并沒有把寫作業放在第一位,而是一放下書包就跑出去玩了,直到吃完飯后才開始準備寫作業,我寫到了晚上九點還沒寫完,媽媽在這時泡了一杯熱牛奶端進來給我喝,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把熱牛奶喝了吧,喝完了再寫也不遲啊。
”我不耐煩的說道:“我不喝,你要喝你自己喝,難不成要我喂你啊!”媽媽又說:“你喝了吧,能提提精神。”我怒氣沖沖的說:“我都說了我不喝了,你煩不煩!”說完手一揮把熱牛奶打翻了,連杯子也一起打破了,可媽媽卻沒有責怪我,而只是去拿掃把進來打掃,我卻視而不見,繼續埋頭寫作業了。
回想起這件事,一陣愧疚感襲來。媽媽,我以后不會再讓你生氣,我會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的!
評:小作者是個生活的有心人,能從平常看到的電視節目聯想到自己是如何對待父母,并從中獲得啟迪,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