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
《忠烈楊家將》情節,在很多人看是硬傷,故事顯得太過簡單,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它其實又那么順理成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篇1】
上次,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忠烈楊家將》。自從觀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楊家精忠報國、勇敢、果斷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北宋年間,楊家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居功至偉??墒?,朝中奸臣擋道,潘仁美等人可謂是奸佞也,三番五次意欲陷害楊家,他放著舊仇不忘,通敵賣國,哪樣事做不出來?遼皇假意約請太宗,赴金沙灘"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是楊家,舍身救主!宋遼之戰開始了,在一片戰車飛馳、刀光血影中,楊家大郎、二郎、三郎相繼戰死,四郎、五郎個個失蹤,八郎被遼兵所擒。楊繼業和兒子六郎、七郎被困兩狼山。潘仁美公報私仇,不發援兵,并亂箭射死突圍求援的七郎。楊令公寡不敵眾,他寧可自盡而死,也絕不甘心落入敵軍之手。他便頭撞李陵碑殉國。在戰役中,楊家唯剩六郎突圍,險遭潘仁美毒手,回京師汴梁告御狀——
在這其中,楊家"征戰沙場"的場面最讓我感動。老令公效忠朝廷一生,他到死都是向著朝廷的!老令公死得是那么果斷,毫不猶豫。楊繼業一家個個都是武將,都是朝廷的忠臣。但為了朝廷,楊家許多子女都戰死沙場,不禁上演了一幕幕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慘情景。盡管這是一件件很悲傷的事情,但是,楊家將并沒有膽怯,也沒有懦弱,他們還是那么的勇敢、果斷、剛毅。我們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那份勇敢,學習他們的那份果斷嗎?
想到這,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我是那么的膽小,一點也不堅強。記得那是一個晚上,天上的月兒是那么明亮,星星快活地眨著小眼睛,夜是那么的美??蛇@一切在我看來,都是昏暗的,因為,媽媽在上夜班,回來會很遲,讓我別去她辦公室,一個人在家里呆著,過會早些睡覺。盡管媽媽走出門后我點亮了所有的燈,可我還是有些害怕,蜷縮在被窩里,瑟瑟發抖。一直等到媽媽回來后,我才睡著。
我覺得,我缺少那份勇氣和堅強,我會學習楊家將的勇氣,學習他們的堅毅,不能再膽小如鼠了,我會把膽怯、懦弱全部拋開,做一個堅毅、勇敢的人!!
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篇2】
對于很多中國人而言,楊家將的故事更多是一部激蕩人心的英雄傳奇。這個傳奇里所包含的忠、孝、仁、義等傳統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以其極強的悲壯色彩在國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幾百年來以包括評書、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于仁泰執導的這一部《忠烈楊家將》,在發揚影視藝術視覺特征優勢的基礎上,基本上做到了尊重這段傳奇。在朝中有奸臣、境外有敵兵的形勢下,楊業率軍出征,受傷被困,其七個兒子毅然投身戰場,救父殺敵。鬼谷子的預言“七子,六子還”暗藏玄機,最終只有第六子得以生還,其余六子或戰死沙場,或下落不明。從故事上來說,本片基本上忠于多年來流傳于民間的故事,還原一個人們所熟悉的楊家將的傳奇。
整部影片,“忠烈”依舊是一個最為突出的特征。鄭少秋飾演的楊業作為朝中大將,明知危機重重卻毅然出征,講究的就是一個“忠”字;李陵碑前,寧可觸碑而死也不肯茍且偷生,講究的也是一個“忠”字。而他的七個兒子則以極其壯烈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對于老父的敬意與追隨:老大獨闖敵陣,以一己之力獨擋千軍,力竭戰死;二子同樣為救哥哥死于亂軍之中;三子與敵方射手對戰,殺掉對方后被襲身亡;四子五子與敵方共同掉落山崖;七子之死最為慘烈,被亂箭加身射死……也許有人質疑說,這一部《忠烈楊家將》更像是一部展示死亡的電影,但也恰恰是對于這些對于不畏懼死亡的人的死亡的展示,使得這部影片有了一種極其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一種為國家利益視死如歸的'精神。這種精神,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誦,也是支撐中華民族脊梁的一種重要精神。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使得這部影片有一種特殊的激動人心的力量,使得影片自始至終充滿著一種讓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染力,也使人對于當年岳飛的名句“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重要的是,導演于仁泰在這部影片中基本上不是依靠簡單的煽情來達到這種力量。整部影片很少有感情的直接描繪,更少有兒女私情的動人。整部影片,依靠的是就是畫面的震撼于人物的行為來說話。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鄭伊健飾演的老大頗具領袖風范,卻又對弟弟們充滿呵護與愛意,他毅然選擇只身留下抵擋敵方數眾,慘死沙場,令人唏噓。這種行徑本身就包含著強大的情感元素與震撼力量。整部影片臺詞量和文戲極少,所有的情感和故事,都靠動作戲推動,而最后又能達到文戲帶給觀眾的情感共鳴。
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篇3】
如今我用這句歌詞評說《忠烈楊家將》,是因為我始終期望在沒落的香港導演中再找到那份曾經感動我們的豪情,當年的香港電影讓人看了血脈噴張,無論是武俠片還是黑幫片。
昨天我看了《忠烈楊家將》,感覺不錯卻沒想象中好。于仁泰保持了他拍動作片一貫的硬朗凌厲風格,影像舞美極是出眾大氣,尤其是蘆葦蕩里三郎與遼兵對峙那場戲,影像畫面為肅殺的氣氛做了極其到位的烘托。
《忠烈楊家將》最出色的地方是敘事不拖沓,簡單明了干凈利落,不像近年內地某些商業大片分明懷揣賺錢的目的,偏要拿腔作勢地立那所謂的藝術牌坊,其結果就是讓觀眾不知所云。于仁泰導演對影片中幾位主角性格的把握和動作場面的控制是比較到位的,再加上他在好萊塢學來的電腦特效技術,令整個影片看起來動感大氣,澎湃時尚。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任何事都具有兩面性,過于精煉的敘事也令影片的節奏顯得過快,比如整個故事的前因是六郎戀愛,七郎打擂惹禍,表達就略顯粗糙,幾個畫面加幾句臺詞匆匆帶過,雖然省時間省膠片,卻總讓人覺得失了精致落了匠氣。四、五、七郎的.死也是過于匆忙,六郎從無知到無畏的轉折鋪墊也不甚充分,若是多加十分鐘的戲全片便能細膩許多。
于仁泰是香港的老牌導演,是港片導演中少數幾個還保留元氣的大將,他早年導演的電影《白發魔女》和《轟天龍虎會》都是極為出色的作品,白發凄美浪漫,轟天冷厲寫實,反而是內地觀眾熟悉的《霍元甲》讓我覺得少了靈性多了說教。如今的《忠烈楊家將》,于仁泰放棄了說教,更不屑于煽情,他只是老實地給大家講了個故事,雖非十全十美,態度卻是端莊厚道的,早期的香港電影之所以受人愛戴就是因為它有血性,有態度。
《忠烈楊家將》算是于仁泰七十分以上的作品,作為香港導演他還保有當年的豪情,也有誠意,能力更是早就具備,如此呈現的作品自然不會差,或許是他了美國的緣故,如今他的導演風格里兼容了一些好萊塢元素,雖然先鋒前衛卻失了中國俠義文化的古樸純粹,人總是這樣,得到一些必會失一些,我不知這對于未來的華語電影而言是好還是不好......
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篇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他們一起去孟州看電影,到了孟州的影視城,我們選了看《忠烈楊家將》這部電影。
電影講了楊家將和遼軍之間的戰爭。在宋朝的時候,遼國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就向宋朝發動了進攻。宋朝的皇上讓潘仁美當元帥,楊業為先鋒去對抗遼軍。但是楊業和潘仁美是死對頭,和遼軍又是敵人,所以在楊業和遼軍混戰的時候,潘仁美想讓楊業死就故意撤兵,讓楊業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里,而且被敵人的毒箭射中。楊業帶領將士們奮力抵抗。這時遼軍的首領耶律原故意撤兵,想讓楊家的七個兄弟出來營救他們的父親楊業,最后再一網打盡。楊業看準時機帶領將士們向兩狼山撤去。這時遠在京城的楊府里,佘太君帶著楊排風去見鬼谷先生,鬼谷先生給了她一張紙,上面寫著:七子去,六子回。楊家的七兄弟去營救父親,佘太君讓楊大郎看了那張紙條,楊大郎說一定會救回父親,并把兄弟們平安帶回來。他們趕到兩狼山,沖了進去,找到了父親楊業,這時耶律原發起進攻,楊七郎跑去找救兵,他跑到了潘仁美所在的地方向他求救,結果潘仁美因為他打死了自己的兒子,就懷恨在心,說他是遼國的人,命令把他亂箭射死,并扔進了河里。其他六個兄弟殺出重圍,護送著父親回家。追兵追來,大郎和二郎為了讓其他人都平安回家,就拼死和遼兵抵抗,最后被遼軍所殺。他們一路護送父親,但是最終寡不敵眾,他們一個個都戰死,只剩下楊六郎背著父親的遺體向家里走去。在他快要進入宋國的時候,耶律原追了上來,他們打了起來。楊六郎被耶律原激怒了,他把耶律原打敗了。
電影演的很慘烈,它讓我們看到了楊家將的忠、孝、義,面對強敵不畏懼,不害怕,勇敢的和敵人斗爭。像潘仁美這種人真該千刀萬剮,遺臭萬年。
初中生忠烈楊家將觀后感700字【篇5】
4月4日,《忠烈楊家將》首映。我也趁著清明假期第一天去看了我非常期待的這部電影。我原本是沖著林峯去的,可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所有人都演得很好??赐赀@部電影,好多感觸,忍不住話嘮星人一次。表達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動吧。
我一直是個楊家將迷,一直對熱血的楊家男兒有一種情懷,再加上電影的卡司陣容很強大,首映當天就去看了。我很苦逼。想看的那場只有vip票。所以為了能夠盡早看到電影,買了很貴的票。人很少。但是卻給我更多的空間享受這部電影。
在這部電影里,父子兄弟之情在無情的戰爭面前顯得更令人動容。
令公楊業,一生為國但為了不再拖累兒子能卸甲自盡;
大郎楊延平,寧愿自己犧牲也要保弟弟平安;
二郎楊延定,不忍大哥獨自赴死,卻眼睜睜看著大哥閉上眼睛,最終死于敵人的戰馬之下;
三郎楊延安,寡言但精于箭術,但敗于敵人的毒箭之下;
四郎楊延輝,重情重義,與五郎合力抗敵,奈何別無退路,只好與五郎一同躍下懸崖,生死未卜;
五郎楊延德,擅長醫術,但抵擋不住遼兵的進攻,無奈只好與四郎合力將一眾遼兵推入懸崖,生死未卜;
六郎楊延昭,武藝高強,一段與柴郡主的愛情間接導致了整個家族的悲劇,帶父親回家的信念讓他成為楊家七子中唯一活下來的人,而楊家的傳奇歷史也得以延續;
七郎楊延嗣,個性沖動,可以說是整個悲劇的制造者,為求潘仁美出兵援助不惜下跪,但最終落的個萬箭穿心。
“七子去六子回”,原本我也是認為楊家七子去營救父親,最終有六個能回來??墒强吹揭话氲臅r候,我突然想到,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楊家七子出去,只有楊六郎能回來。
其實這部電影像很多人所說是個已經知道結局的電影,但是帶給我的感動絲毫沒有減少,雖然早就看過很多楊家將相關的電視劇,早就知道七子去六子回的結局,本以為自己不會再被感動,但是當走進電影院,還是被感動和震撼了。這部電影不同于電視劇版本的楊家將著重突出愛情的刻畫的特點,突出了楊家將最重要的忠孝節義的特點,著重突出了親情和兄弟情。記得自己第一次哭的時候是二郎跟他的馬說讓他保護六弟七弟,可是殊不知最后二郎卻慘死馬下,六弟七弟也只回來一人。從那開始眼淚就無法停止。再一次淚崩的時候是佘太君和兒子一個個道別,加上配樂,眼淚止不住的流。那句帶爹回來,最后卻只帶回來了六郎和楊業的尸首。曾經的天波府,在最后只剩下兩人。
在看電影的時候一度有想逃離的沖動,不是電影不好,而是我不敢去接受那個殘酷的結局??吹綏罴移咦訋е徊揭徊?,本以為可以回家了,結果遭到圍攻,心里刀絞一般。先是老七求援不成,萬箭穿心而亡,再是楊業撞在李陵墓前,每一幕都讓人潸然淚下。然后為保護六郎和爹的尸骨能夠安全到家,哥哥們先后付出了生命。大郎為保護弟弟慘死耶律原和遼兵手中,二郎為救哥哥慘死馬下,死前還告訴哥哥我不能剩下你一個人。四郎五郎和敵兵同歸于盡,最后連尸骨都尋不到。三郎為保護弟弟不受毒箭侵擾,和弓箭手單挑,在本以為大功告成之日卻被耶律原偷襲。七個人出征,一個個的犧牲,最后只剩下老六。看到老六和耶律原單挑,帶著對哥哥們的承諾,眼淚又止不住的落下。看到老六為保護爹爹尸首奮力一搏,楊家人的凝聚力就這樣展現出來。所以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已經知道結局的電影,也是一部講述忠孝節義四個字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從電影院出來,感覺已經哭到腿軟,我相信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動,會一直跟隨我的。感謝這部電影也感謝主創人員,能讓我看到這樣熱血的楊家男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