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
《釜山行》中包含多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就是這些直白的信息,給觀眾留下感動與苦澀。演出者中,馬東錫以他獨特的幽默感滲透了作品各縫隙,同時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他那一身肌肉的高強度動作戲,亦讓人感到痛快淋漓。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篇1
關于電影《釜山行》有人說恐怖刺激,有人說催淚感人,有人說反思人性...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基本上都是好評。剛查了下,豆瓣上已經有8.3分,時光_也有7.7分,從普通觀眾的反饋來看,能夠說是很成功的。事實上,本片透過今年戛納午夜展映單元,不僅僅遠銷到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被多家公司買下了翻拍權。盡管《釜山行》并不是喪尸電影第一次A級制作嘗試(《末日之戰》不太行),但的確是目前為止,效果最為令人滿意的一部。然而這種滿意,更多是從B級題材A級制作的角度來考量的。
關于本片的優缺點,網上已經談到很多了:正面來看,敘事節奏出色,視覺效果驚人,思考恰到好處,情感內核充沛;反過來說,煽情缺乏節制(韓國片子老毛病),存在敘事Bug(喪尸片都跑不了),主角形象平面化....其實作為一部商業片而言,本片已經足夠保質保量。但換個角度來看,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在于可量化、可復制——它具備了一部優質的A級商業片所需要的一切素質,使得本片得以成為一個范本,不用在世界觀設定層面絞盡腦汁,而是透過制造一個活動的封閉空間,從容調節敘述節奏和調動觀眾情緒。即使是被吐槽的情節Bug,也變相成為了一種改編緩存空間,得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本土化版本制作的需求。當然,同樣的道理,也能夠繼續拍續集(如《生化危機》系列)。這個層面上的成功,也將本片和近些年其他一些不錯的喪尸片劃分開來——《末日之戰》落腳在布拉德皮特的參演保障,《僵尸肖恩》落腳在埃德加賴特的導演風格,《溫暖的尸體》落腳在對類型混搭的惡搞嘗試...概括來說,缺乏延續性和復制性。
但是就個人觀點而言,《釜山行》最成功的點,作為一部喪尸片,也是最失敗的地方。
如果說瓦爾魯東和雅克特納在雷電華開創了B級片的新風尚,那也是從電影本質的鏡頭語言出發,利用環境氛圍替代傳統化妝來制造恐怖效果。那么作為B級片的一支分類,喪尸片從誕生伊始,其魅力都是和亞片種類型以及導演本身的美學風格是分不開的。相較于A級制作,B級片背景的喪尸片,往往投資要低得多,而導演發揮自由度也更大。很多視覺系導演要想買入大制作的行列,喪尸片就成為了一個絕好的敲門磚,強化出他們的優勢(另類的視覺風格),弱化他們的弱勢(薄弱的敘事潛力)。扎克施耐德(《活死人黎明》)、丹尼鮑爾(《驚變28天》《驚變28周》)、彼得杰克遜(《群尸玩過界》)、埃德加賴特(《僵尸肖恩》)...都是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導演。
正是這個原因,《釜山行》失去了喪尸片本身的最大魅力。延尚昊作為本片導演,不見《豬玀之王》那種更加出格大膽而具有爭議的生猛,更多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留意翼翼的妥協和過于刻板的設計。什么時候該緊張,什么時候該放松,如同一個時鐘,精確到我們幾乎能夠預見到下一幕會發生什么,反而喪失了電影節奏本身的功用,即持續地帶給觀眾驚喜感和代入感。而模式化的人設,則讓這種呆板變本加厲——除了男主角,其他主角要么偉光正,要么窮兇惡極,缺乏打動人性的主角弧光。無論是其中穿插著黑ZF,還是主角立體嘗試,都缺乏足夠的情緒和情節鋪墊,名為談人性善惡,實則寫實感不足。即使是網絡上流傳的未過審黑暗版本,也但是是在這種極端觀念上,再進一步罷了。剝奪了cult風的視覺風格和個性化的敘事風格,喪尸片也很難再稱之為喪尸片了。
就我個人而言,喪尸孕婦生鬼子、和喪尸基友打電玩的橋段設計,要比陰謀論搞笑多了。畢竟這但是喪尸片,三觀那么正能叫Cult?
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篇2
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父女之情,姐妹之情,幾乎人間所有的情感都匯聚在同一班列車上。喪尸瘋了似的群魔亂舞,四處咬人,把原本有的情分隔在不同的車廂,當人們沖出眾多喪尸來到安全地帶,無情的大門卻又一次被自私的人封鎖,小女孩望著兩邊都在苦苦掙扎的大人們上演的鬧劇而留下無助的淚水……最后,尋求生還的人破碎了冷酷的玻璃之隔逃出喪尸的魔爪,可處在安全地帶的人們卻不信任當初為他們阻擋喪尸而遲遲未到的人,惡語相向來“報答”辛苦奉獻的人。處在奔潰邊緣的老阿姨看到自己的姐姐好像失去對喪尸的種種懼怕,因為自己的姐姐正是這喪尸中的一員,她隔著玻璃像是呼喚般在祈求大門的打開,也就是這個時候,沒有一點點防備,大門開啟,當初冷眼相待的人被群群喪尸卷入其中,這時仿佛看到了黑夜的來臨,人心冷漠后的死寂。
最后,連小女孩的父親也被感染了,只剩下孕婦和小女孩,他們孤獨的從車上下來,相互扶持地在鐵道上走著,走著,就像《擺渡人》最后的結局和場景一樣,出了隧道就是光明……
《釜山行》這部電影的絕佳之處就在于把人性的缺點表現出來,例如那個很自私的大叔,是不是覺得有點像《太陽的后裔》里邊的陳所長?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死活。不過,人性的優點同樣出彩。通過人物設置也把社會中的弱者展現出來,例如里邊出現了老人小孩孕婦。危險來臨時人們對弱者的保護,也體現了人性除了冷漠,還有溫情的存在,這種溫情是超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層層的托付托起生命的希望。我想,這是這部電影的感人之處吧。
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篇3
“當你感到希望時給你絕望,當你感到絕望時又給你希望。”這是在看《釜山行》影評時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有人說韓國影人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他們非凡的敘事能力和精巧的借鑒本事。沒有好萊塢式拯救人類的大英雄主義,多了的是人性的反思與情感的刻畫。無論怎么看,這部電影都是亞洲影界的頭一遭。所以,即使這部影片在國內禁播,也擋不住我們找資源一口氣看完吧。
現在距離看完這部影片也有一兩個小時了,總覺得想去記錄些什么,或許是太久沒看這種值得思考的片子了,想抒發抒發自己的一些感觸。人性里有惡,必須先接受
看過影片的應該都與我一樣,恨不得殺了那個常務,他是那么的自私,因為懦弱、恐懼、極度私心慘害了一個個無辜的甚至是幫過他的善良人。直到病發,他才說要去釜山找母親,我不知道導演在那個場景的用意如何,只覺得人在將死之際大都應該回歸到了初生時的狀態,內心想揪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似乎都是故鄉。
因為已無暇顧及其它,哪怕他是一個巴士公司的常務,再高官再多權利,在生命的面前每個人都會變得很渺小。所以,有時候把自己抽出來,還是覺得需要去包容所有的,一切好的與不好的,善良的丑惡的,因為每個生命都有他們的不得已,把那些丑惡作為警鐘不斷去樹立自己越來越強大且完善的人生價值觀,也不失為一種豁達。
生命的頑強,無關能力有關勇氣在這部影片里,那個流浪漢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一開始他是不起眼的,在大人眼里他是我們會本能遠離的對象,但在小孩眼里,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平等相待。這個流浪漢,他是可憐的也是幸運的,他雖然沒有金錢權利一無所有,但他在這場災難里從未有一次被拋下。同樣的他作為一個人的個體,面對災難危險無疑也是恐懼的,甚至因為太過害怕在失去冷靜時也驚慌失措的犯錯過,但在最后,他終于在那個瞬間,為了保護孕婦和小女孩,是那么毅然的撲向了感染僵尸病毒的喪尸者。如果說面對生命,我們都一樣的脆弱,如果一定需要分一個生命的勝負,那么能戰勝生命的,一定是那些能在危險時刻依然控制自己冷靜下來,依然保有對生命的敬畏,對周邊人善意的勇敢者。無需成為英雄,不成為自私懦弱者這平凡普通的人生亦足以。
小人物的大英雄,還需自己去感受非常強烈推薦的一部影片《釜山行》,我不劇透,也不當喪尸片來看,但也必須承認如果沒有喪尸的刺激和與人物的碰撞斗爭,不會這么精彩。嗯好啦~不想再啰嗦就先寫到這里,還有很多的主角,那種勇敢的、堅韌的、頑強的力量你看了肯定也能感受到。只是希冀著我們每個人內心都要一直保留著美好純真,即使在世俗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平凡瑣事,也依然要勇敢前行,像太陽一樣。
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篇4
《釜山行》是韓國人拍出來的西式喪尸片,制作精良,高潮迭起,標準的好萊塢敘事套路,全程無尿點。相信我,觀影的兩個小時里,你會緊張得喘不過氣,不舍得錯過哪怕一秒鐘畫面。
導演延相昊慣于用獨特的視角審視和批判韓國的現實社會,在《釜山行》中這種味道亦展露無遺。影片自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溢美之詞就不必多說了,除了震撼的觀影體驗,帶給人的對于人性的思考尤為深刻。災難對于親情、友情與愛情的考驗,那些背叛與利用、憐憫與同情、自私與慷慨,直抵人心。
男主:壞人?好人?
影片中的男主是證券基金經紀人,在事業上算是典型的青年成功人士的代表,影片開頭已經對男主的利己主義進行了描摹,也為后來在危急關頭,男主曾經一度更多地想到的是自保埋下伏筆。在家庭與婚姻中,男主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長期對妻子和女兒鮮有關心,導致與妻子分居,與女兒生疏。雖然男主表情冷漠,與女兒交流甚少,但是,男主對女兒秀安的愛卻是真切的。也正是這份愛讓男主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列車剛出發,男主還盤算著送完女兒及早趕回首爾,第一波喪尸出現的時候,男主將大叔關在門外,中途停車的時候,男主密謀帶女兒單獨走特殊通道。男主曾告訴女兒,關鍵時刻,自己最重要,而在這時候得知真相的女兒大聲斥責父親:就是因為你只想著自己,媽媽才會離開你!與此同時有感于無私的摔跤手救了自己女兒一命,從此男主正義覺醒,開始擁抱主角光環。
摔跤手:最漢子的大叔
就快要當爸爸的大叔,雖然性格略帶魯莽,但是心地善良,生活中應該也是一個好打抱不平鋤強扶弱的正義滿滿的人。在整個旅途中,大叔都竭盡全力保護他人,直至最后一刻自己被感染成為喪尸。在車廂中與妻子經歷生離死別的那一刻,死死護住門的他對妻子說的最后一句,是未出生女兒的名字,妻子悲痛的表情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好在歷盡九死一生,妻子終于帶著秀安到達了安全的終點,算是命運對充滿人情味兒的大叔的回報。
英國:陽光男孩
高中棒球選手,影片中溫暖人心的大男孩,有著明確地是非曲直觀,年紀雖小卻有著男子漢的擔當。在災難來臨時,面對成為喪尸的隊友他不忍下手,在穿越車廂的時候勇敢無畏,在一心一意保護的女同學真熙成為喪尸后,他沒有拋下她立刻逃走,而心甘情愿被她咬,一起面對死亡,是名副其實的暖男。
金常務:無情的罪人
高速巴士公司的金常務以社會上等人士自居,事事以自己為先,在多次與列車人員的溝通中都帶著命令口吻。也正是由于這個人的存在,導致了更多悲劇的發生。他為了自保不讓穿越三層車廂的人進到他們的車廂,倡議大家集體隔離這些人,在遭遇襲擊后先后把列車員、女中學生、列車長作為擋箭牌,最后還把男主拉下馬。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沒有一絲感激之情,只有利用與背叛,作為劇中最丑陋的人物形象,他的存在折射了社會利己主義群體的丑態。
乞丐:卑微者的溫情
乞丐與金常務的社會身份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懦弱膽小,危機關頭,不像孕婦和兒童,他似乎成了一個多余的沒有任何社會價值的角色,卻也成為大家保護的對象,能走到關鍵的最后幾步,居然還救了秀安和孕婦,只身一人為她倆擋住來勢洶洶的喪尸,為男主贏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乞丐這一角色的設置發人深省,在人性面臨考驗的時刻,所謂的上層人士遠不如一個乞丐。
影片引人深思,如果自己和親近的人都是深陷災難的一員,那情境會是如何呢?我們會不會冒著生命危險拯救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他人,誰會為我們不顧一切,放棄生命,我們又甘愿讓自己的死換來誰的生?
這部電影中并沒有絕對的英雄,也沒有完全的反派。復雜的人性,讓英雄不是英雄,讓壞人不是壞人,歸根結底,都是一個“人”。
導演通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在災難面前真正的人性得以顯露,不再遮掩,清清楚楚地給我們劃清界限,讓我們看到那些善,那些惡。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在災難面前,在喪尸面前,真正的人性暴露無遺。到那時,你才會發現,復雜的是人性,可怕的是人心。
釜山行高中生的觀后感篇5
正好是在中秋節那天,就在那個花好月圓人團圓的節日,我竟然看了一部喪尸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已經被大家熱議的韓國的第一部喪尸災難電影——《釜山行》。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真的是非常刺激,由于該片的主演場景多設置在火車的車廂上,所以畫面上并沒有美國的同類災難電影那么恢弘,但在這樣獨特的故事背景及狹小畫面格局中這部電影依然呈現得險象迭生、富有張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秉承了韓國電影一貫的社會正義感與獨立精神,影片對于環境和政治問題的影射以及對人性的思考都有恰到好處的表達。 影片的開始通過守口如瓶的防疫人員、卡車司機和被車撞死后變異的死鹿就已經為后續的情節買下了及其強烈的伏筆,之后主要人物出場,男主角是某基金會主管和政府的關系密切,他要把女兒送到分居許久住在釜山的妻子那里。即將開車之際,溜進來一個已經感染僵尸病毒的人,她在車廂內發作,她先咬到了試圖幫助她的女乘務員,之后這節車廂開始淪陷,未被感染的乘客開始向其他的車廂逃跑,即使沒有看過電影,那種場面也可想而知,所有人開始朝一個方向逃走,逼仄的車廂內喪尸像集結的潮水一樣成倍的猛增,在這種近距離看到死亡急速迫近的關頭,人已經瀕臨恐懼與絕望極點。
然而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這種災難的時候,最最受到考驗的就是人性。譬如,男主。西裝革履衣著鮮亮代表著上層的精英人士,然而在他逃進安全車廂后,把一名孕婦還有她的丈夫關在了另一邊的車廂里。
這名孕婦和她的丈夫--一個強悍的大叔最終還是靠自己的力量進入了這節安全的車廂,大叔生氣教訓男主時,男主依然不以為意,之后男主女兒在給老人讓座時,他還教育女兒,“非常時期要先以自己為重。”
人在危險的情況下,總是難免先想到自己,男主的行為雖然情有可原,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沒有芥蒂的承受這份真實的冷漠。同時這個片段也展露了成年人世界里的一種現實的殘酷。成年人往往一直教育孩子無私,分享,不說謊話等等美德,然而孩子們會慢慢發現大人的世界不過是一個黑暗童話。
所以,當男主因為自己的特殊關系弄到特權可以和女兒獨自脫逃的時候,小女孩說了下面的話——
當然人性深處并非全是那么黑暗,在男主被一名喪尸撲倒的時候,之前被他排斥的拾荒者并沒有自己只顧逃命,他將一件衣服罩在了那個喪尸的身上,使得男主得以逃脫。之前在車上的那位大叔看到男主還在外面,他卻并未向之前男主一樣把門關上。之前的那位孕婦看到小女孩一個人,沒有坐視不理,而是拽著她一起逃向安全的車廂……
影片中男主的自私還沒有到令人厭惡的程度,當拾荒者因為腿腳不便從行李架上下來的時候不小心卡進了火車的座位下,面臨著大群喪尸近在咫尺的情況下,這次他沒有選擇拋棄,而是選擇去救人。
到此處,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男主身上的些許轉變。當一向戰斗力max的大叔被咬了后的那處情節,大叔還清醒的時候,要求男主趕快離開,男主在不得不放棄這個伙伴的時候,他帶著哭腔無奈的離開。男主身上的這種矛盾性存在于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人既有溫情與善良也有自私邪惡,但真實的人性也絕非我說的這么簡單。人性時常是辯證的,但人性也會很極端。電影里唯一的一個極端反派角色--金常務,他極度的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犧牲別人的性命。他在別人還有可能逃生的情況下威脅車長趕快開車;當男主一行人突破重重喪尸的阻礙,即將來到安全車廂的時候,他帶頭關緊車門,將老人孩子孕婦……都關在門外;他煽動車廂里的人,將這些后逃進車廂的人趕到車廂另一面的過道里;他和乘務員困在廁所,他將另一個人推出去作為右耳,而自己獲得逃生機會。圖片 在他的身上我看了人性中最為黑暗的部分,一種“私惡”。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觸犯了大家良知的底線,隨著情節的發展他地行為也一步一步更加的沒有下線,讓人不禁想問人性到底可以惡到什么程度。而車廂內那些其他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失去理智,當金常務站出來他們便紛紛出來附庸助紂為虐。這是一種非常悲哀的情形,不僅在于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性與思考,更是在于大家喪失了同情憐憫與體恤的能力。影片接近結束的時候男主終于帶著女兒和孕婦攀上了開往釜山的一個火車頭,而恰好被喪尸咬了的金常務也在這上面。他在變異之前說了幾句獨白,表示自己的所做所為都是因為有個老母親在家等他。導演這處的設計希望表現出無論是多黑暗的人性中也還有一絲無奈與苦衷的溫情,但是這卻無力說服觀眾。在他變異之后將男主咬傷,幾個回合,男主終于將他丟下火車。影片中最為感人的這一幕莫過于男主在變異之前自己跳下火車。
影片最后,孕婦和小女孩攙扶著穿越黑暗的隧道,終將抵達光明。
從整部電影中,我感受到就是當人類面臨絕滅與毀亡的最終關頭,人類的原罪就會袒露無遺。死亡、孤立、失格等種種恐懼將人性中的私與惡推至極端的高潮,人類文明的積習與道德的教化在逼仄的絕境中變得不堪一擊。然而根據商業電影的模式,導演給出了一個溫情的結局,唯二的幸存者,孕婦與女孩,象征著孕育的希望與人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