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
《喜劇之王》顯示了一種非常細密的導演風格,在這部影片里,即便是一個小小配角,甚至配角的配角都十分出彩。比如說街坊中有一個不穿褲子的小孩,一個抱洋娃娃的女孩,一個用英語唱粵劇的老頭,洪爺的奶奶等等。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5篇,歡迎大家參考。
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篇1】
當年觀看《喜劇之王》,發覺影片最后變得極為怪異,劇情似乎要表達什么,可我卻沒能想明白。幾年后的一天,忽然略有所悟:
此片開頭以一種排比的方式宣告主角的每次失敗,而每次失利的關鍵則是主角總能依靠自身能力獲得一些際遇,而機遇出現在他面前有時也懂得把握,但每每發生意外而自身又過于死板不懂得變通,導致被人掃地出門,郁郁不得志。
甚至頑固呆板的人生形態卻再次從警方臥底無奈地叫“咔”聲中被放大到了極致。
行文前后呼應,將主角過往經歷中的成功及精彩瞬間與最后一聲“咔”的截然打斷形成鮮明對比,夢想是如此接近,但夢想的港灣卻瞬間如海市蜃樓般消散于無形,讓人難以接受……
影片的最后,主角可能被私人贊助在露天搭臺的大劇場上為鄉親父老演出《雷雨》,表現了他能力雖然得到國際一流影星的認可,但最終未能鳳舞九天,一躍成龍,不可謂不算是一種遺憾,生命中的某種缺失。不過此片最終結局對曾經的劇組跑龍套人員來說雖無法企及演藝圈名流,但能通過自身努力在這一事業中發光發熱,也算是對他不懈付出的回報了。
當《喜劇之王》早已淡出人們記憶,曾今的風云人物——星爺,也行同歸隱的今天,再來追索影片發人深省之處到底是奉勸諸君切莫入戲太深,還是闡發人生當處靜守幽,虛位以待等意義,其實早已不再重要。或許每個人對此片的領悟都有所不同,人生拼搏也在所迥異,唯冥冥中似有主宰摩挲劇情,玩弄人間。
寫下此文又過去經年,再來回顧《喜劇之王》所要帶給觀眾的內涵,原來主角的真正意愿并不是成為演藝圈紅人,也許他只想做一名能發揮自身才能,給世人帶去歡笑,卻又不會為演藝事業以外的詬習所左右的平凡角色。
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篇2】
我們正是青少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使在實現自己的夢想道路上不能一帆風順,但也要堅持下去。這才是人生。接下來我將為你們講述戲劇之王-周星馳的故事。
香港電影藝人周星馳是一位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喜劇演員。20__年,他成功轉型,當起了導演。如今,周星馳與成龍,周潤發并稱為“雙周一成”,被視為香港電影的票房的保證。周星馳以無厘頭的的表演方式出名,被影迷,媒體稱為“喜劇之王”,而他本人也成了喜劇的代言詞。
電影《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的自傳式電影。幾乎所有的影迷在說到這部電影時,都會講到一點—它將悲劇與喜劇融合在一起,讓你在笑的同時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落淚。這被認為是喜劇的最高境界。
影片中最能打動人的是周星馳的那股真誠。在這部劇中,周星馳飾演了一個很認真的臨時演員—嚴格的.說,只是一個跑龍套的。雖然如此,他總是抱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研讀,顯得格外敬業。
每天,這個跑龍套的都在片場尋找機會,希望能在攝像機前過癮,只要有一份盒飯吃就心滿意足。他想法單純,但卻又著執著的信念:只要有一口飯吃,就要為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他努力爭取每一次演出的機會,一次一次的失敗,甚至一次一次的被他人羞辱,但他從不放棄,永遠都對別人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當別人譏笑他時,當別人把他看作一個跑龍套的并在前面加一個“死”字,他仍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執著的向他們強調:“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既然別人不給他演戲的機會,這個跑龍套的就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雖然始終不得志,但醉心戲劇的他從未放棄尋找機會,后來終于得以在街坊開設了戲劇訓練班。這就是希望,在心中有一盞永遠不滅的燈。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使得他從不輕言放棄。
當著名的女明星杜鵑兒請這個跑龍套的配合他排練時,入戲極深生的他拖著鼻涕的動情地說道:“鵑兒,我這輩子已經經歷了太多的挫折。”這一句戲中之言,卻是周星馳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成名之前,周星馳的境遇是悲苦的,沒有錢,也沒有殷實的家境,得不到人們的尊重,整天為了一盒盒飯奔波。他把這些心酸都拍進的這部電影中。
段周星馳的執著是單純的、堅強的。就好比他所扮演的那個跑龍套的,只要導演沒有喊“卡”,也要繼續演下去。
每個人都有夢想,并且都在努力地追尋自己的夢想。當我們身處魔種困境時,不能輕言放棄。
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篇3】
如果說什么電影最打動人,我想應該是抒寫真實人生的電影,因為這類電影最真誠,所以最動人,《喜劇之王》無疑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1999年,世紀之末,周星馳推出了他自導自演的電影《喜劇之王》,記得我上初中時就看過,當時覺得一般。但隨著我的成長,越來越認識到電影里的人生蘊含著一種可貴的精神。正巧學校舉辦讀書觀影征文活動,我就以觀后感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一下對這部影片的理解。
記得影片一開頭,主人公走到海邊沖著茫茫大海喊出“努力,奮斗”,然后輕輕轉過身走出鏡頭。當看到這樣的開頭,我就隱隱覺得這部影片與周星馳以往的無厘頭風格不同。影片的主人公叫尹天仇,是一個跑龍套的臨時演員,平時多數時間在社區福利院做雜務。他熱愛表演,一心想成為一名演員,卻屢遭別人的冷眼和嘲笑,但仍堅持理想。影片主要表現的就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艱辛奮斗歷程。雖然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喜劇路線,但觀眾的笑中往往帶著唏噓與悲傷。
執著與單純
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鏡頭:跑龍套的尹天仇總是懷揣著一本俄國喜劇大師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身修養》。這種戲劇性的反差時常令我發笑,但這笑中帶著感動。誠然,天仇未必能看懂這本書,但是他之所以時常手不釋卷的將它帶在身邊,就是因為他對表演的執著。
天仇對表演執著的例子在電影里舉不勝舉。
看過的朋友,還記得那兩場橋段嗎,當天仇第二次去找那個片場助理sunny,說演什么都行,不要錢都行,只要有個便當;另一場,娟姐告訴他讓他做男主角,問他有沒有問題,他說:“是不是每天都可以有便當吃?”多么單純的想法。天仇是真的喜歡表演,只要有口飯吃,就要堅持表演,執著夢想。
其實執著往往是伴著單純的,之所以執著是因為單純的喜歡。
卑微與自尊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蚊便宜,你開奔馳,我挖鼻屎。自知死也再難移。”當聽到這首影片插曲的時候感覺真的很心酸,尤其是那句“自知死也再難移。”尹天仇是個勇敢的人,很少有人敢用本就少的可憐的底本,來搏自己那看來幾乎不可能的夢想。但其實無論天仇怎么執著于表演,甚至于他的演技多么出神入化,他都是個卑微的小人物,總是被人任意的奚落與踐踏,這仿佛是他的宿命。
記得影片開頭部分,天仇為爭取一個跑龍套的機會,給助理sunny表演緊張的表情。說實話天仇的表演很到位,但最后sunny還是不屑地一扒拉天仇的頭讓他滾一邊去。其實sunny一開始就不準備給天仇機會,只是帶著調侃的心態愚弄一下這個卑微的小人物。天仇幾乎每次表演都被“不厭其煩”的這樣奚落。
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篇4】
大年初一,趕了個大早去電影院,就是為了看看《新喜劇之王》。
電影的主角是鄂靖文,但海報里的人,看完電影我才知道,轉過身來他是王寶強。
當王寶強光著膀子從片場被趕出來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凌凌漆那個又肥又油膩的脊背。所以,當王寶強被導演罵不懂演戲的時候,怎么知道周星馳不是在警示自己。畢竟表情做作、略顯浮夸一直就是周星馳的標簽。
在大年初一的春節檔,周星馳選了一個名不見經傳,長相不算漂亮的新人撐起整部電影;又選了王寶強來搭檔鄂靖文來抗衡寧浩、成龍、韓寒或者是黃渤和沈騰,你說周星馳哪兒來的自信?相反,周星馳從來就不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這樣的一個卡司陣容,《新喜劇之王》在春節院線票房、口碑雙撲街的可能性之大,周星馳不會預料不到。那他依然堅持這么拍這部電影,一定不只是單純為了拼票房。
我看到有人看完電影,大言不慚寫了一篇文章讓周星馳去體驗生活。我想說的是,周星馳這部電影只有勵志這個主題,是給所有人看的,鼓勵所有人都要心存夢想,努力奮斗;但表達勵志的手段,卻只有電影人才能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跑了很多年龍套的人。
周星馳所體驗的“生活”,很多普通人都沒有經歷過。
周星馳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是母親非常艱難的把他拉扯成人。一個離過婚的家庭,自然不可避免的會有非常激烈的父母爭吵。這些,在《新喜劇之王》里出現了,甚至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會覺得如夢的爸爸罵的太過分了。但在周星馳的記憶里,我相信他承受過比電影里更加過分的言辭。
周星馳不僅在單親家庭長大,而且至今未婚未育。也許他預感到自己沒機會當爸爸了,所以他拍了《長江七號》,過了一把自己當爸爸的癮。而且,《長江七號》里也是個單親家庭,周星馳把自己小時候的遭遇,比如想買玩具但是買不起,撿別人的舊球鞋穿、打蟑螂,還有和親人相依為命的生活經歷,都略顯夸張的拍進了電影里。
《新喜劇之王》里面開頭很集中的使用了許多老梗,一直到如夢的盒飯被踢掉,因為沒吃飽不得不去額外要盒飯,結果被罵走。在《喜劇之王》里也有這個橋段,但在《新喜劇之王》里,如夢因為有了父親的暗中相助,所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份盒飯。如夢一邊吃盒飯一邊百思不得其解,仿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支持著他,而這種神秘并且有力的力量,不就是周星馳夢寐以求但從未享受過的父愛嗎?
影片的最后,如夢一年過后拿到了最佳女主角的獎項,在領獎之前,她的父親坐在身后,注視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承受磨礪的心痛,分享獲獎的喜悅,這不也是周星馳的夢嗎?
戲如人生,人生如夢。如夢,不是周星馳電影里第一次用這個名字。
如果這部電影只講述了如夢的故事,那它的意義或許沒有突破前作,仍是局限在的小人物的奮斗悲情之中。而過氣影星馬可的出現,則很明顯是用來借喻電影圈一些讓周星馳非常看不慣的人和事。馬可演技浮于表面,但因為是大腕,不僅僅有一個囂張跋扈的助理,還可以隨時對導演指手畫腳,因為記不住臺詞還可以去念1234然后做后期配音。馬可后來的遭遇,對所有的影人都是一個暗示,如果不努力,誰都可能隨時跌回到起點。
馬可的扮演者王寶強,他的演藝生涯和電影里的如夢契合度非常高。影片最后,如夢對一位相貌平平的粉絲進行一番鼓勵后,粉絲滿眼希望并展露出燦爛的微笑,不就是周星馳拍這部電影最大的用意嗎?
喜劇之王電影小學生觀后感【篇5】
看了很多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看了有四五遍了,但是不同年齡看時候的感受不同,清晰記得小的時候看時候感覺男主角怎么這么慘,也不知道劇情,就是看了,而再觀看回味,和之前的感覺就截然不同了。
現在再看,被打動的不只是心,還有滴滴淚。
知道了周星馳的經歷,喜劇之王是他拍出了他自己,看到網上說當年拍射雕,他演一個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龍套時,跟導演說,可不可以擋一下再死,導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于是,“我就不停的開開心心的提建議,再開開心心的被拒絕”。
不能說現在很灰暗,但在低谷的我,喜劇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動著我,一次又一次在鼓勵我,也讓我看到了一個一直不放棄,努力的樣子。電影里,主角可能會飛黃騰達,也可能一輩子就是小角色。但是回歸現實,我們自己的劇本會是什么樣子?
我們大部分人也一樣的吧,沒有出身,沒有很聰明,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教育,為了生活而苦苦打拼著,還時不時的被生活踢一腳。
尹天仇沖出屋子表情凝重,然后對柳飄飄大叫“我養你啊!”每次到這里,聽著音樂響起,莫名的,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心酸。
執著,單純,卑微,自尊得到觸動可能是因為小人物的共鳴吧。
一個小人物的對于自己夢想追逐,從電影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又欺騙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