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
電影《老炮兒》是一部人物刻畫細膩、讓人感動的故事影片。其中,最為讓觀眾為之動容的,理應是來自影像當中給人傳遞的人性良知。而這些人性傳神的展示,便得益于馮小剛主演的主人公張學軍。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篇1)
《老炮兒》首映,不得不強調一下,我有馮小剛情結。
十六年前,他的《不見不散》全國公映的那一年,我和孩兒爸相識。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中注定的,屬于你世界的人,遲早會相逢。即使千里迢迢,即使看起來似乎毫不可能,但最終還是會遇到。
至今猶記得當年電影院里他緊緊握著我的手,他滿手汗涔涔的。害羞如他那樣的人,也有砰然心動的時刻,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
我們結婚許多年,過著大部分老百姓平凡幸福的生活。不知道婚姻生活里美好的一切,是不是源于那年仿佛施了魔法的電影名字。
七零后的我們,對馮小剛的電影,是有著不一樣情結的人。在愛里,或者在笑聲里,我們品味人生的意義。也感受著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不易。
馮小剛老了。他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了。
電影里,他只是一個遛鳥滑冰,無所事事的,年過半百的老人。可誰知道他的故事呢?那些牛掰的往事,在許晴扮演的霞姨口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昔日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如今,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凄涼情緒蔓延在整個故事情節中。
他曾經主宰的江湖,已今非昔比了。
悲哀的是:他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當他的兒子劃了富二代的豪車,他帶著兩千塊錢去平事。那一刻,在我們看起來都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笑話。
可你卻在安靜的影廳里無論如何笑不出來。那個昔日的江湖已將他遠遠拋下。那個連你也會要尖叫的豪車,那么觸目驚心的在眼前,被六哥的兄弟用"上好"的漆補修,完全不入流,完全不知道行情,完全不懂時代的他們,像個古董的贗品被年輕人打著口哨恥笑時,你唯有心酸這兩個字能形容。
他兒子劃的車,修車需要十萬。對如今的他來說,是一座大山。他為了贖回兒子,借錢。
那些躲閃的目光,那些明明是借口的閃爍其詞,讓人一次次心寒。那些人,是他當年出生入死的弟兄啊,如今,因為生活,他們不得不低下頭。被城管打,被迫在街口修鞋,過著底層平凡人艱苦的生活。那是正常的人生的樣子,卻不再是當年耀武揚威,三人戰勝幾十人的沙場和江湖。
我早已預感到他借不到十萬塊。因為成年的'我們知道生活殘酷的真相。不曾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也會為兒女因為一斗米折腰,那些從前的驕傲,都只屬于年少的輕狂。
許晴扮演的話匣子,讓我難忘,那個有血有肉重情義的女子,是這個世界上的溫暖。老炮湊了兩萬塊,她拿出八萬給他,說她底掉了也就這么多,前一刻還口口聲聲說她沒有,說她不幫他,卻伸出了最溫暖的手,給了他雪中送炭的幫助。我相信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那是十六歲女孩年少時的崇拜。他是她記憶里的英雄。
電影開頭時老炮和話匣子的那一段調情未果,像極了中年男人的無奈,不僅江湖地位不行,連身體都不行了的事實,是連觀眾都難以接受的尷尬,而生活就是那樣子的殘酷,由不得你不服。
大片看故事,看喧囂的身外事,看打打殺殺,看花團錦簇,觀眾看著不由得熱血沸騰,光天化日下真的做了一場好好的白日夢。
而文藝片,看的就是人心,而人心是多么的神秘,美好又可怕,看矛盾掙扎,看扭曲的靈魂,看那些你也有,但從來不敢承認的黑暗面。你在黑暗的電影里走了一趟靈魂之旅。
它,無疑是文藝片。我覺得難過,那是因為創作者的痛點和我相同。經過世事生活的磨礪,我還沒有皮太厚。大片向上的讓人生厭,無論打成什么樣最后都修成正果。普天同慶的和諧。而文藝片,就是讓你疼痛,讓你警醒,讓你知道你就是生活在這樣有恨有愛的俗世里的一個人,所以,你要愛惜自己的幸福,要好好的生活,因為所有人都是這樣在活。
你的眼淚還熱乎乎地在臉上,電影院的燈陡然就亮起來了,你尷尬地怕別人看到你淚水浸濕的臉,你怕別人看到你尷尬的樣子,最后才發現,所有人都如你一樣不敢抬起頭來,多像我們的生活啊,害怕讓人知道我們的軟弱,卻發現,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擔心,自己原來并沒有那么重要,擦干眼淚,走出影院,我們在別人的故事里走了一場熱血沸騰的人生。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寧靜美好啊,不需要躲著城管,有一個可以大大方方愛慕的人,沒有人介意你到底流了多少淚。
我們在故事里哭泣,像慨嘆人生的不易和艱難。電影里逃出豢養的鴕鳥又讓我們捧腹大笑。
生活就是這樣,總有某個情節能讓我們津津樂道地笑出聲。
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篇2)
今天看電影《老炮兒》,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看一個中年硬漢的故事,卻看出了復雜的滋味。
我忽然感覺我的生命是如此的單薄,比起那些滄桑的閱歷,它是如此的蒼白柔弱 還帶著年輕特有的任性。
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父親也是那樣階層的人 ,平民老百姓,外表溫和,內心有體貼,但也很剛硬。年輕也打過架,也有一幫仗義的弟兄。我記得我很小就知道他各種弟兄的外號,什么老三,老虎,小眼睛,大嘴巴。那時候他真的年輕,頭發茂密,常笑,有著年輕的活力。
現在他到中年,有一種穩重的感覺。我快要畢業,在這過程中找工作都憑己意,我很少回家。父親對我也有不滿,兩代人常常說不到一起去。年輕的我怎么能理解中年人的那種感受呢?常常頂嘴。而作為男人,他也是受傷的。
想到這,我很想去理解我的父親,我想理解更多的人。這世上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更多的了解一個人。
什么是真情呢?我真的需要更多感恩,很想抓住現有的時光,更好地對待父母。
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篇3)
說實話,我現在看到“老炮兒”三個字,還能翻起那些壓抑和難過的情緒,還能想起當時電影院里的畫面,還能輕易地落下淚來。
我沒想到自己是這個反應。我很想說《老炮兒》是20__年感情最深的院線電影,盡管之前已經有了《滾蛋吧,腫瘤君》、《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等打著不同感情牌的電影。《老炮兒》無非就是一個北京老頑主重出江湖的故事,它并沒有刻意外顯的感情線。我不想說其中可以輕易看出的英雄情結、父子情結、兄弟情結、情人情結等等,因為這些都不夠,《老炮兒》帶給人一種狂瀾般深沉的感動和震撼,不是用電影中任何一種關系和情感,也不是那些關系和情感的總和,而是超出了上面所有的畫面和語言。
我是一個新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之前沒有來過,進場的時候看到影廳很大,座位排得密密麻麻。電影開場的時候,莫名讓人有種失望的感覺,因為不像其他“大片”有那么花哨而精致的開頭,也沒有奇異而神秘的特效,它就像一個露天大幕一樣若無其事地開場了。畫面也不夠清晰華麗講究,我以為是電影院的問題,然而看到后來,才覺得這些顧慮都是無關緊要、故作虛弱的矯情。也許看其他電影,你會想到這些。但《老炮兒》它不會讓你意志游離。
我迫切想看這部電影,并不是因為馮小剛老師得了什么獎,其實就算這部電影在宣傳上悶聲不語,我也會跑一“睹”貪歡。盡管馮導曾經也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爭議,但我對他一直很喜歡,直覺會指引我看他演的這部戲。馮導也算是典型的北京老炮兒,從他的言語和電影中可以看出來。幾年前看過他寫的隨筆集《不省心》,里面的文章讀來非常對味。其中有一篇是講他和徐帆老師的,對那一篇的最后一句話印象很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是,馮小剛和徐帆是在1999年9月19日上午9點領的結婚證,也算是一個表面粗糙大條的北京老爺們的細膩和鐘情。
《老炮兒》一開始,是熟悉的北京胡同和京腔。其實一開始我就掉入了某個回憶中,像被一個神秘的陌生長者引領,帶你看與記憶某個角落相似的時空。
我曾過北京,一個人悄悄地出發和回來,忘了是20__年還是20__年,也忘了收藏的車票中有沒有留下北京的那一張。的時候是冬天,在北京看到的情景,就像電影中的那些畫面,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胡同里有種閑來無事的平常氣,北京空氣里的味道,像是積攢了近代幾百年留下的。記憶中,北京的色彩也和電影里如出一轍,紅的、藍的、灰的,這種體驗很特別,故地重游總是讓人有些感動的,仿佛是與過的生命相撞,哪怕是在電影中。
伴隨這種熟悉感到來的,還有一種莫名的悲傷。比如看到六爺(馮小剛)走街串巷,教育沒有禮貌的年輕人,給一個年長的大爺恭恭敬敬地點煙,用一種不急不緩又不容置喙的口吻解決城管與小攤販之間的矛盾,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一方面覺得平常,另一方面又覺得尊敬,在平常和尊敬的背后,還潛藏著一種悲傷的氣氛。這是北京的冬天,也是一個老人生命的冬天,你看到他依舊遵循過的規矩和氣節,會沒來由地覺得難過。我從那個時候開始落下淚來,連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所謂的“淚點”在,“淚點”是現代年輕人的表述,但你被一個可以稱之為“老”的東西感動。我沒想到一個老人身上會有這么強大的力量,他讓一個年輕人,坐在電影院里被不知不覺地深深震撼到。
我大概是看不得別人過得困窘而凄苦的,所以看到老炮兒為贖兒子輾轉借20__塊錢,本就已經捉襟見肘還要大義凌然地給路邊求助的大學生兩百塊錢,說實話,從這一段開始,我很想離開。第一次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看下而想要逃離,“看不下”不是因為電影的原因,而是我自己無法承受那樣的畫面輾轉和故事推進。像一個武功高手在向你輸送深厚的內力,而你怕自己的身體無法接受,意圖逃開那個伸過來的掌心。但就算這個過程有些煎熬和折磨,仿佛在內心已經涔出汗來,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個細節。六爺在遞200塊錢的時候,說了一句:“如果是真的,我就當給自己積個福報了。”這句話有點佛學的味道,佛家推崇眾善奉行,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這些,其發心足夠讓人震撼和感動了。
六爺和兒子曉波在酒館里的一幕,是我唯一有那么一點點出神的地方,仿佛在泛濫的感性中空出一小塊理性的空間,想“為什么會這樣?”六爺在這場戲里流下過眼淚,那眼淚仿佛有無限寬度和長度,其中蘊含著多少感情,大概沒人敢數得清,因為可能數到第二個,就已經淚流滿面、精疲力盡了。
這出戲讓我想到了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有一點點類似,北京父親與兒子的對決。但我看《我是你爸爸》的時候,只是有些無奈和悲觀。但看《老炮兒》的時候卻覺得無比得難過。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兒子,兩人之間有著牢固如天地的牽系,那就是血緣和愛。但除此之外,兩人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年齡、時代、經歷、身份、性格、愛好,包括未來,都交錯在不同的維度中。這種無論如何無法穿梭的隔閡讓人崩潰和絕望,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難過得一直落淚。我沒有任何代入感,我并沒有想到我與我的父親,也沒有想到其他人與他們的父親,我只看到熒幕上的曉波和六爺,看到他們毫無出路也無勝負的對決,看到他們勢必兩敗俱傷的戰爭,看到歲月和世事始終要在他們身上劃上一刀,又一刀。
六爺無比得孤獨,曉波無比得無助,兩人之間沒有通道,控訴和呼救只不過是剪不斷,理還亂。小小的酒館像是人間的一所牢籠。
六爺打過,罵過,氣過,忍過,哭過,他還是一個極具道義和氣節的英雄。電影全片有很多這樣的細節,細節出現時,臺詞都很少甚至沒有臺詞。那些老一輩的英雄,他們絕不會用語言修飾和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時代的變化表現在,現代人喜歡用越來越大的聲音來宣揚他們所做的和將要做的,甚至有時聲音經久不散,而內核早已架空,很多東西虛弱了、萎靡了。這大概就是小飛(吳亦凡飾)對六爺所說的:“我一直以為那樣的人都活在書里,直到看到了您,我信了。”
最后一幕戲是六爺小野湖和小飛那隊的人決斗,這場戲有些艱難,客觀上、情感上、精神上都需要高度的克制和拿捏,這段對觀眾而言,也是仿佛小心著呼吸和腳步。臺詞依然很少,但你會被那里的空氣緊緊地震懾住。這場戲算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因為它開始讓你不需要怎么理解和感受,就能被其中的畫面牽引和打動。那是一場漫長的戲,一點一點推進,耐心而尊敬地定格,定格在每一個人的眼睛上,汗水上,定格在整個布局上。這出戲是高手最后的敬禮,是英雄最后的謝幕,注定要讓每一個參加的和圍觀的人記住。
淚如雨下,也沒有什么特別。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另外一部片子里的一句臺詞:“總有一些東西比生命重要。”
用在六爺身上無比貼切。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沒有語言,也會有這樣感動的力量。
這樣的觀后感看起來有些玄乎,那些被佛教精神感化的人,被打開的那一刻,洪濤般的情緒大概也是如此。
《老炮兒》一共134分鐘,片尾字幕升起的時候,我驚了一下,以為電影才過了20分鐘。我一直待到最后,影廳變得空空蕩蕩,算是對《老炮兒》的致敬。
出來時,把入口當成出口,碰見工作人員在檢票,好心地問我:“需要找什么嗎?”我語無倫次地回答:“我剛出來,走錯了嗎?”大概因為紅著眼睛,工作人員明白了我的意思,最后說:“剛看完是吧,這邊也可以走。”我走到光明的地方,陽光燦爛,電影里剛剛發生地一切慢慢從我的衣服和頭發上消散。
有時候覺得自己作為觀眾,其實很無情,不管在影院里感動得多么無以復加,回到真實生活中,你還會慢慢忘記當初發生的一切,忘記自己的感動,忘記自己被激勵的精神,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依然做一個弱小的、猶疑的、為了生活奔波而眼光狹隘庸俗的人。
就像是因為電影里的世界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現實生活才是需要我們對付的。所以再多感動和浪漫的電影都是過客,我們只能對自己擁有的生活癡情。
像六爺癡情于自己的道義與精神,曉波癡情于自己的年輕和世界,小飛癡情于自己的家世與命運,所有人,都只能癡情于自己擁有的東西。
但這依然,不會阻擋我們被那些沒有擁有的東西感動。比如最后所有人流下的眼淚。
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篇4)
電影《老炮兒》的主演是誰?馮小剛。據此,在電影公映前,馮小剛得了臺灣金馬獎的影帝。我以為,他的獲獎,是圈內混久了的自然。以前看過不少馮小剛在電影里的鏡頭,就一醬油帝而已,說白了當導演膩歪了,下海玩玩票。雖然票友不是每個人都敢認領,需要一定的功夫水準。可畢竟是票友啊。憑什么讓他得獎?
當然,票友并不是只會哼哼,據說他演過一次主角《我是你爸爸》,電影沒有公開放映,沒看過不敢亂說。看《老炮兒》,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沖著馮小剛去的。倒想看看有什么幺蛾子沒有。電影開始,像“茶館”一樣,這位被稱為“六爺”的人,拎一鳥籠子轉悠。在快節奏的今天,不是有錢人就是有閑人,羨慕。
隨著發現,這位六爺,愛管閑事,什么都要管還要講個理,也就是說,要按規矩來。規矩是什么?長幼有序,是非對錯。生活在底層的賣煎餅者,違規叫賣,被城管沒收了車子。拉扯中,老頭被打了一耳光。年輕的城管,年邁的小攤主。看的人多,說的人少。六爺出來了。他先捋順關系,明明白白告訴賣煎餅的,人家沒收你的車子沒錯。隨后告訴城管,你打他耳光怎么辦?讓那個老頭打回來,老頭不敢,六爺自己伸手在城管臉上打了兩下。
“北京朝陽區群眾。”我腦海里冒出一個詞兒。隨后知道,原來他與賣煎餅的是街坊,關系好著哩。隨后我們看到什么?他們的老友悶三兒給人代駕,與車主干了一架被拘了,要賠償五千。對于他們來說,五千塊不是小數目。他找到了鄰居情人那里,得到了將悶三兒接出來的資金。這幾人串在一起,看明白了,都是老北京的規矩遵守者,也是被現代都市邊緣化了的弱勢群體。他們固守的規矩,凌駕于法律之上。就后來看到對于“老炮兒”的解釋“是一群老了的古惑仔。”哈哈,壞了的老人!
不過,他們的江湖規矩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年輕人早已經長成。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和規矩。“自己開心就好”是新一代的法則,叢林法則之一。很不幸六爺的兒子卷進了年輕人的是非圈中。缺少父母關愛的兒子,叛逆冥頑,一走半年。六爺的兒子被傳翹人女友劃人豪車被非法拘禁。六爺沒有報警。他堅持自己的規矩。假如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不過是老流氓與小流氓的爭強斗狠。偶然的對賬單,將簡單的糾紛帶進了腐敗的名利場。他們父子的生命遭到威脅。那位涉嫌綁架他兒子的小飛,曾有飆車致人死亡的過去,只不過人命關天的事情,被他高官父親擺平了。
他們約定在一個野湖子上了結一切。已經兩次犯病心臟有三根血管漸漸被堵的六爺,身背軍刀,穿著將軍尼大衣,一個人行走在寂寞的清晨。他趕往野湖子。他要用一個人的江湖,證明老規矩的重要。他注定是失敗者。他要保護并維持他們的尊嚴。空曠的冰面上,他犯病了。他竭力掙扎著站起來,一步步邁向早有結果的對岸。那邊,有一群不是年輕人的對手,是權力的附庸。其實,在他的身后,一群已經老邁的支持者,正在默默注視他!
六爺終于倒下了,倒在了即將到來的惡斗前。電影戛然而止。雖然這部片子有眾多大牌,還有年輕人尖叫的吳亦凡李易峰加盟,大多數的鏡頭,給了馮小剛,給了他的角色六爺。角色的心直口快與寧折不彎,是老北京規矩最后的堅守。他的氣場以及把握角色的能力,果然不同一般。或許有人說,他展現的不是演技是本色。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能保持不變的節奏和流暢的表現力,馮小剛的表演,只能點贊。
原來,票友的功力,可以達到這樣的水準。不愧是這個圈子里領軍那么多年的人物。
老炮兒大學生的觀后感(篇5)
看了電影《老炮》不一樣的感覺,寫的.是60后和90后在北京發生的故事,看似很簡單的故事情節,然,又包羅萬象,談到了人生,談到了規矩,最終談到的是愛。只有愛,才能譜寫人生的章曲,其他與此無關。
社會在變遷,老一代有老一代的經歷,所以看年輕人不順眼,年輕一代沒有老一代的經歷,所以不能理解老一代的思想,然,無論是老一代還是年輕一代,都需要愛。社會再變遷,人再進化,沒有愛,也是稻草人。
看似悲傷的劇情,其實不是,講述的就是普普通通老百姓的事,講述的就是油鹽醬醋茶的事情,有笑聲就得有淚水,有痛苦就得有幸福,上升了很高的高度,然,看起來又覺得平淡無奇,因為說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就在我們身邊。老百姓,遇事別怕事,左邊不行右邊,總能解決。
我們每天都在演電影,演好,好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