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
除了嗝嗝老師,由內拉吉·卡比飾演的老師也同樣出色。因為病癥偏見,起初不認為嗝嗝老師擁有教育好學生的能力,也看不慣嗝嗝老師的教學方法,處處針對,在他看來,教育好一幫已經放棄自己的孩子可能最大的一場鬧劇。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篇1】
周末帶領學生參加全區“暑期觀影征文頒獎活動,我校八年級10班學生__代表發言,落落大方,內容簡短有力,贏得全場熱烈掌聲。為有這樣優秀的學生而驕傲!頒獎結束后,和學生一起觀看影片《嗝嗝老師》,收益頗豐,與大家一起分享。
《嗝嗝老師》里,身患“圖雷特綜合癥”的女主人公奈娜老師無法控制自己神經性的抽搐,會不自主地發出“喔喔”的聲音,就好像打嗝一樣…正是這樣一位說話都有問題的人,在經歷了被18所學校拒絕后,終于獲得了一個當老師的機會,而所接的班級是一批來自于貧民窟的吊兒郎當的差生所組成的9F班。奈娜老師基于“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堅強信仰,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帶著14個孩子成功逆襲。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不僅有溫度,也有人性思考深度的影片,更是一部直擊當下教育痛點的影片,這不得不讓身為教育者的我反思。
嗝嗝老師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她的永不言棄。雖然嗝嗝老師擁有教育學學士和理學碩士的閃亮學歷,但由于其身患怪病,5年時間里,被18所學校連續拒絕。一般人估計早就崩潰了,但是嗝嗝老師屢敗屢戰,最終在自己的母校贏得了難得的上崗機會。然而這只是開端,在學生的一次次惡作劇中,在其他老師嘲諷的眼光中,在父親持疑的態度中,在一次次嘗試改變中,她幾乎想要放棄了。所幸,孩子們的心里其實已經照進了陽光。嗝嗝老師向所有人詮釋了:“一般的老師教知識,優秀的老師能讓你明白道理,更好的老師頂多教你如何學以致用,而有些老師激勵你前行。”奈娜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極大熱情,和“他們就是一群孩子,還能有多糟糕”的寬容和智慧,一生投身在教育事業,直至退休。
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尋完美的過程。為人師長,亦是為人父母,一個好的老師,就是一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北極星,讓他們在茫茫的世間不會迷失方向。我勵志做好這個角色,在前行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許多麻煩,但我絕不會放棄!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篇2】
周末,我在部隊里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叫《嗝嗝老師》。女主角名叫奈娜,她患有妥瑞氏綜合征。這種病無法自我控制,經常會打嗝。雖然她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因為她得的這種病,人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
她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等待,她終于得到了教師的職位,所以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奈娜老師帶的班級學生很不守紀律,經常調皮搗蛋,但是奈娜老師總有多種方法來教育他們。
她是個有趣的老師。把數學和物理課搬到了籃球場,讓學生玩籃球、扔雞蛋中學到了拋物線的知識。她很有耐心,常常騎著摩托車,到每個學生家家訪,了解學生們的生活情況。她還不斷地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一點點地找回自信,戰勝自己。
我要向奈娜老師學習,不管別人怎么嘲笑,都不會放棄自己,反而對自己的夢想更加有信心。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篇3】
一部平淡無奇的片子,沒有英雄,沒有戰爭,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拯救世界,干巴巴的“嗝嗝老師”四個字,顯得略微蒼白。單看片名確實沒有勾起我的觀影欲望,另一方面可能是近年來各類校園欺凌事件、師風敗壞事件的頻繁使我教育事業治理有了異樣的眼光,但是高分的影評與近期印度片的良心口碑,又給我帶來了觀影的渴望。
影片通過“嗝嗝老師”與14個貧民學生自救與救贖的故事,讓我在被溫暖、被震撼的同時,看到了被邊緣化的人,逆襲人生的希望。
教育在疾病中傾斜,她在邊緣化中得到自救
女主角奈娜·馬圖爾自小身患無藥可醫的妥瑞氏綜合癥被視為異類,被同學們嘲笑,老師因為她發出的“嗝嗝”聲擾亂了課堂秩序而勸其退學。但是,她依舊通過不懈成長,獲得了理學碩士雙學位,漂亮得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可是,當她致力于做一名教師時,卻又因為她的病,一次次遭遇應聘失敗。奈娜·馬圖爾的命運里充滿了可以自卑和絕望的理由,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她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充滿能量的小太陽,堅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并一再證明,她可以和那些正常人一樣優秀,甚至更加優秀。
教育在貧賤中傾斜,他們在邊緣化中被救贖
圣9A班的學生因為出身貧賤,他們被歧視、被排擠,被貼上“愚蠢”、“不可求藥”的標簽,成為這所學校里讓人避之不及的特殊群體。在遇到嗝嗝老師之前,他們無數次的自暴自棄。奈娜知道,一切的根源都來源于內心的恐懼。她堅持以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信念,一步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重拾自尊,為他們打開了能望向這個美好世界的窗口,讓別人眼里無可救藥的“壞孩子”發現了自我價值,最終改變了這群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們一生的命運軌跡。
如何在“裂痕”中照進光
身為基層大隊主官,負責隊伍管理教育的我,也曾問過自己,也聽到過很多回答。然而從嗝嗝老師身上,我找到了一份獨特的答案。萬事萬物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總會有那么點瑕疵,其實“裂痕”每個人都有,它不僅限于肉體、環境,還會存在于靈魂、精神。奈娜以對理想的執著,對事業鍥而不舍的追求,對學生的無私奉獻,將最明亮最溫暖的光照進裂痕,點亮了14名學生與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應該只消極的著眼于它的殘缺部分。“人生正是因為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
生活的苦楚不能因為種種的失敗與磨難就讓人生消極,總是要面對的生活,總是要繼續前進的人生腳步,只有當我們真正堅強起來了,真正獨擋一面的時候,真正敢于勇敢的直面生活的失意與困苦時,那裂縫的人生才能發散出彩虹般的光芒。我們的隊員來自于五湖四海、不一樣的家庭,有著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經歷,“裂痕”必然存在,只是沒有那么“耀眼”,這是我今后教育隊員,指引隊員成長上需要重視的。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篇4】
《嗝嗝老師》看了開頭就能想到結尾的劇情,卻還是被感動了一把,真是年紀漸長,經不起一點感動。看過之后同為教師的我,也有一些小感觸!
患有圖雷特綜合癥的奈娜老師和一群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開始了A班和F班的對決。奈娜老師使勁各種方法,無論在教室,在校外,她總是利用身邊所能利用的切資源當做學生學習的工具。(所謂“教無定法”也莫過于此了吧。)她去到孩子們所生活的家庭,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在之后的教學中不斷鼓勵表揚學生。(現在似乎不怎么提倡挫折教學了,能表揚絕不批評,看來表揚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覷。)最后一個鏡頭奈娜老師芳華已逝,拄著拐杖,當年的孩子們擁上來的一剎那,我想,奈娜老師的幸福感定會油然而生。(瞬間想到了自己上周出去培訓三天,回來之后,孩子們一起擁上來的感覺,一個個抱著不愿松開,對這個班的歸屬感以及孩子們情感的抒發確實會讓作為教師的我有種職業幸福感。)
其實孩子們并沒有好壞之分,生下來環境的不同,習慣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們各方面的差異。確實,對待不同孩子因材施教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作為一個新手老師,這也確實是挑戰。面對我們班最皮的孩子,其實孩子心是善的,但是幼兒園行為習慣養成的空白期,使他在步入一年級時顯得格外出眾。現在似乎也在慢慢變好,最起碼打架的次數變少了。我堅信,用心凝聚起來的班級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孩子們也會越來越好。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的馬老師,加油吧!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的觀后感【篇5】
下午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依然延續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好感。雖然看的印度電影不多,但《摔跤吧,爸爸!》《猴神》看過之后都不得不佩服,原來印度電影甩了國產電影幾條街!這些電影總能從小故事出發,逐步放大成人性的大主題,讓人充滿感動。
本片《嗝嗝老師》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圖雷特綜合癥,從小就給她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巨大困擾,但她又是幸運的,校長在眾人面前給了她莫大的鼓勵,讓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異樣眼光對她的人相處,她得以成功獲得高學位。而后充滿艱辛萬苦,謀得一份老師工作,教授差生班并最終完成逆襲,功成身退。
電影表達了很多信息,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導演借奈娜之口所傳達的理念:學會和恐懼做朋友。最感動我的一刻是在樓頂上同學們放飛了寫滿自己害怕和恐懼的.紙飛機,電影的鏡頭雖然短暫,但依然給人深深的觸動。
奈娜恐懼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親恐懼女兒的怪病讓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懼自己的階層出身而自暴自棄;瓦迪亞老師恐懼差生變好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懼在哪里,你的邊界就在那里。如何克服恐懼?奈娜給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懼,和恐懼做朋友。
奈娜正視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將傷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親最終懂得了女兒的想法選擇了支持;9F班的同學放飛了恐懼選擇去努力變的更好;瓦迪亞老師沒有逃避,承認了9F班同學的努力。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每個人都變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盡相同,有點人沒有挺過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選擇了改變,正如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格言:認識你自己。是的,認識你自己的恐懼,選擇面對,選擇眺望遠方,希望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