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
《走路上學》的風格平緩克制,注意細節的真實細膩,以一種不動聲色的姿態來展露導演的感情,鏡頭簡單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卻絲毫沒有打折扣,細微之處也處理得細膩而有味道。影片以原汁原味的構思、獨特的兒童視角,譜寫了一曲人性最純美的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1
暑假學校建議我們看幾部電影,其中有一部是《走路上學》。我看了這部電影后受益匪淺。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學的感人故事……
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平靜地過了,有一天,娜香在給家里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不小心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中……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后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倆,手拉著手,快快樂樂地去上學……這是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了……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于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這走路上學的約定、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這上學的欲望在我腦海里浮想,我也不會在抱怨爸爸媽媽,說他們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我也再不會埋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鬧意見,跟他打架,而是去愛護他,保護他……同時我也希望,在那些偏遠的山區的孩子們,需要溜索到對岸上學的孩子們,讓他們得到援手,在那條江上,建造一座“愛心橋”,讓他們能排除生命危險,每天快快樂樂地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2
看過《走路上學》這部電影后,我深受感動,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觸動著我的心靈。
《走路上學》里面有這樣一個情節,小姑娘娜香為了保護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時候,娜香被那來勢兇猛的怒江給吞噬了。從此,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里時我的心不禁顫了一下,淚水不斷的涌出,是的,對于我們來講一雙鞋子并不稀奇,但對于山區的窮孩子來說,是多么的珍貴,因為他們無論是春夏秋冬,腳上永遠是那雙破舊的涼鞋,當從深圳來支教的聶老師問校長:“孩子不冷嗎”,校長回答說:“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當聶老師為孩子們募捐到新鞋的時候,孩子們如珍寶,娜香就是為了這雙來之不易的新鞋而獻出生命。
看到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我的內心被震撼著,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時走一點路也不想,打車上學,甚至父母煮的飯菜、買的衣服、鞋等不稱心,還責問父母不會買東西,強烈要求在買,山區里的孩子們沒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學,而且溜索很危險,常年是那兩件洗的.發白的衣服和四季不變的涼鞋,與他們相比之下,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飲料、住要高檔,不比學習,而講物質,不講節約、而講奢侈。
同學們,我們要學習山區里的孩子,要學習山區孩子們那吃苦耐勞的精神,要學習山區孩子那團結和睦的風格。
我們不但要向他們學習,更需要一顆溫暖的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幸福快樂的成長。現在,我也呼吁大家伸出你們援助的手,去幫助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
不是有這樣一句歌詞:“只要大家都獻出一點愛心,世界的明天會更美好。”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少買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飲料,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3
今天,我和同學一起去二樓電教室看一部電影,名字叫《走路上學》。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遙遠偏僻的山區,有一家人,家里有個小男孩,他還有一個姐姐和媽媽。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她的姐姐每天都要上學。那個小男孩聰明過人,也很渴望上學。但是他媽媽因為有一次滑溜索差點掉下了江里,所以不讓他上學。
有一次,他偷偷上學,正好遇見了從城里新來的老師,他馬上就跑了。老師要去他姐姐家家訪,他媽媽便知道他偷偷去上學了,要打他,被老師制止了。老師走之前,給了他姐姐兩雙襪子和一雙雨鞋。第二天,老師又給他買了一雙鞋子,讓他姐姐送回去。在途中一只鞋掉了,他姐姐想去拿,但他姐姐也不幸落入江中。小男孩知道后非常傷心。橋修好了,小男孩想象他和她姐姐牽著手上學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頭微微一震,不由得羞愧起來。現在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環境,卻不懂得珍惜,電影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滑溜索上學,而我們遠的坐車,近的走路,還要什么有什么,都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條件,而且也不想上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哭了,不知是被這部電影所感動,還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羞愧。我心里暗暗的想,一定要珍惜生活,珍惜時間,努力讀書。
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4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于大山里孩子上學的電影。在一戶人家里,小女孩叫娜香,小男孩叫瓦娃。娜香每天都要去上學,出門時就要穿過一條怒江,她每天都要坐滑索去上學。她的弟弟也想滑索,可他媽媽不讓,瓦娃就準備偷偷滑索去體驗體驗。
第二天,他媽媽不在的時候,瓦娃就綁上滑索的繩子,按上那個滑索的鉤子,開始滑索了。沒想到,在滑過去的時候,一只鞋掉到了地上,正好被小黃狗叼住了。很成功,瓦娃滑到了對面,他就趴在他姐姐上課的地方,趴在那里看他姐姐上課。可是被新來的老師發現了,老師問他是哪個班的,瓦娃不回答,直接就跑了。因為聽到了一些東西,姐姐回來后,她說什么她弟弟都懂。第二天,老師進行家訪,瓦娃就不敢露面。最后瓦娃還是被新來的老師發現了,可是老師把瓦娃滑索的事情暴露了,他的媽媽就要打他,幸好被老師攔住了。
瓦娃答應媽媽再也不滑索了。老師要走的時候,送給他姐姐一雙雨鞋,然后老師就走了。可是瓦娃想要這雙雨鞋,可是他媽媽不讓,最終還是給了瓦娃。第二天,他姐姐要去上學,可是看到每個小同學都穿著雨鞋,她弟弟就把雨鞋給了姐姐。
姐姐上學后就把他脫下來放在旁邊,放學后,去商店買了點東西,忽然看到了一雙鞋,他問了老板幾元,好貴呀,她準備走的時候,忽然發現他的老師,老師幫他買了這雙鞋后,就走了。在滑索的地方,她滑到半路,鞋子掉出來了,她就去把它他放好,可是繩子斷了!這下完蛋了,她他掉進水里了。從此,瓦娃的姐姐就沒了,他也好像是得了孤獨癥,變得不愛說話了。最后,江上修了橋,過江也就很簡單啦。瓦娃也開心的去上學了。
我想,他媽媽也有點過分,因為萬一不修橋,也不是得滑索嗎,所以我想應該讓瓦娃去滑索吧?
我覺得這電影很好看,城市里來的這位老師對山區里的孩子很好,就像我們的老師對我們一樣。看完電影后,我往箱子里放了錢,希望這些錢能修更多大橋,能讓更多的小孩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滑索。
看完電影后爸爸教育我,像瓦娃那樣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還認真讀書呢,我們該更認真的讀書呀!
走路上學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5
昨天,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走路上學》,觀后,我感觸很深。
本片主要寫生活在云南怒江邊上的少數民族孩子瓦娃和娜香姐弟倆為了上學只得溜索過江,冒著隨時都有可能掉到江里的危險去讀書的故事。
影片后面部分,姐姐娜香在商店里為弟弟看中了一雙鞋子,卻沒有足夠的錢去購買。最后,從城里來的聶老師為她付了錢,娜香給老師道謝后,便溜索回家,但是在溜索途中鞋子從包里掉出來,娜香想去把它重新塞回包里,誰知,繩子突然斷了,娜香不幸墜入翻騰的怒江,小小身軀被洶涌的江水瞬間吞沒!
在此之前,娜香的媽媽也在過江途中遇到過危險,在媽媽的心里留下了陰影,所以媽媽一直不讓娜香弟弟去上學,弟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很想去讀書,但姐姐發生意外后,使弟弟一度抑郁,后來在聶老師的開導和勸說下,媽媽才同意弟弟去上學。
那些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與我們這些城里孩子相比,他們的生活學習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在那么艱苦和惡劣的條件下,他們還想法去上學讀書,而我們每天走著寬敞的馬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學放學還有父母接送,條件不知要比他們好多少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