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
《走路上學》并非純粹為了感人而感人,而是別有寓意的傳遞了一種勵志信息,這是諸多同類型電影中所欠缺并遜色的,那些關于青春、叛逆、倔強、無畏,以及為夢想爭取和拼搏的精神,無不令人振奮鼓舞。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1)
每天早上我都是坐著爸爸的轎車去上學,晚上又坐著媽媽的轎車回家。但我都覺得這沒什么,沒有把這當成一種享受。當我看完《走路上學》時,我感覺我的條件太好了。為了教育我,暑假里,媽媽建議我在網上看了《走路上學》這部優秀的國產電影。
《走路上學》講了怒江邊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學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怒江邊,娜香的學校在江對岸,沒有橋,她每天只能冒著生命危險,溜索上學。而瓦娃還小,媽媽不讓他溜,等爸爸打工回來才行。
瓦娃整天悶在家里,他是多么渴望去對岸上學啊!于是有一次,他瞞著媽媽,偷偷去對岸看姐姐上學。不料被城里來的老師發現了,并且在一次家訪中,無意中暴露了這個小秘密。誰知媽媽一聽,氣急敗壞,瓦娃只好答應媽媽不再溜索。城里來的老師知道學生們生活艱苦,就給每個同學一雙鞋,其中也給了瓦娃一雙。當時我真為他們高興。但正高興時,悲劇又發生了。
娜香回家時,瓦娃的`鞋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她想去抓,但一翻身,人卻從索上摔了下去,我一驚,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這樣離開了。六個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橋,瓦娃終于可以上學了!但他多么渴望和姐姐一起上學啊!體會到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他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眶都濕潤了。那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他們沒有汽車,沒有空調,甚至連路都沒有,只靠一根繩索都能堅持上學,而且沒有一句怨言。他們一出生就“落在”后面,需要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挽回一些,這不公平,他們只是生在農村。
而我們呢,天天都是“專車接送”,但他們只要有路上學就滿足了,她為了一雙鞋子丟了性命,我們卻在家里怨天尤人,這道菜不好吃啊,那件衣服不好看,等等,更可惡的是,有些人還搞浪費,飯吃到一半就不要了,水龍頭打開了卻不及時關上,我們的生活條件這么好,與《走路上學》里的家庭比起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鄉村的人們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們想得到知識,否則他們的視野只能局限在農村里,只能局限在怒江,就像井底之蛙。他們需要知識,知識可以改善他們的條件,生活就不會那么辛苦。
他們也有目標,他們也有夢想。他們的目標不只是怒江對岸,他們的夢想不僅是想去上學,還有很多很多,有夢的孩子總能找到幸福。這需要他們加倍的努力,也需要我們奉獻愛心,幫助他們。
我們有好的條件,更應該好好珍惜。讓我們和農村的孩子們一起努力,實現我們的夢想,共創美好明天!
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2)
兩岸之間,一條溜索,一群孩子,溜索上學。《走路上學》記錄孩子驚險上學的畫面,這不僅表現出上學的艱難,也突顯出上學環境的惡劣。《走路上學》獲得不少人的喜愛和欣賞,是推薦的兒童影片。
生活在云南怒江的孩子中,有一對傈僳族姐弟,姐姐娜香每天都要溜索上學,姐弟倆和其他孩子一樣,都十分渴望走路上學。只有修建大橋,孩子才能走路上學,大人也不用擔心。
在娜香出事之前,孩子們仍舊溜索上學,仍舊每天在危險邊緣徘徊,膽戰心驚。由于弟弟瓦娃沒到上學年齡,他不能溜索去對岸,但他十分好奇。在一次媽媽忙時,悄悄拿起繩索綁在身上和鉤子上,順利溜索過岸。他到岸后,又悄悄走到姐姐念書的小學,看見念書的哥哥姐姐,他流露出羨慕的表情。這一幕被學校劉老師看到,他也看到劉老師,急忙跑回岸邊,弄好繩子就溜索回家。
沒想到,劉老師要家訪母親,她無意間把瓦娃溜索去對岸,并在學校旁邊看孩子學習的情景,跟母親說了一番。母親知道后,拿起掃把就要打瓦娃,劉老師急忙制止。后來,學校給學生發雨靴,娜香帶回家后,瓦娃鬧著要雨靴,并答應有雨靴就不再溜索過岸。晚上,瓦娃抱著雨靴睡覺。第二天清晨,瓦娃拿著雨靴攔住正要過岸的姐姐,他讓姐姐坐下,親手給姐姐穿上雨靴,看著姐姐溜索過岸。娜香放學后,在一家商店里看見一雙球鞋,想給瓦娃買,苦于沒有錢,在后面觀察許久的劉老師,幫她買下球鞋送給瓦娃。可就是由于這雙球鞋,慘劇發生了。
娜香在溜索過程時,瓦娃的球鞋要掉下去,她為抓住新鞋,身體失去平衡,雙手沒有把穩掛鉤,結果掉入滾滾的怒江中,失去她年輕的生命。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娜香對瓦娃真摯的親情讓我敬佩。瓦娃面對姐姐的離去,遭受很大打擊,從此,活潑開朗的瓦娃變得沉默不語,總是望著遠在對岸的小學發呆,記憶里依然出現姐姐燦爛的笑容,仿佛姐姐還在他的身邊。
出了事故以后,政府重視到問題的嚴重,終于愿意出資在此修建一座大橋。瓦娃和其他孩子終于可以走路上學,人們無不興奮、激動。瓦娃穿著姐姐買的新鞋,在大橋上奔跑,一只手仿佛拉著姐姐一起上學,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揚,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奔跑、呼喊。劉老師也帶領著孩子們,在大橋上奔跑,為瓦娃唱起生日歌。
此時,我又一次無聲地哭了,而這是激動的淚水,為怒江邊孩子們在心中吶喊:我們終于可以走路上學,我們終于不怕滾滾怒江!可憐的孩子,此時是幸福的,此時是美麗的,此時是他們完成愿望的欣喜時刻。
《走路上學》,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一個勵志少年的影片,它讓我學會堅忍不拔、自信、樂觀,還學會懂得珍惜現在、珍惜身邊事物,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3)
上午,我觀看《走路上學》這部電影,姐弟倆上學的故事讓我十分感動。
電影里面的主人公瓦娃渴望每天能和姐姐娜香一起去上學,可是學校在江對面沒有橋,只有鋼索。姐姐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看著姐姐每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因為鋼溜索太危險,稍有不小心就會掉下洶涌的江水,丟掉性命;所以媽媽要求必須有爸爸陪同才能溜索過江。爸爸外出打工養家,瓦娃便偷偷溜索去學校聽課,但是被媽媽發現,為此媽媽十分生氣。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學校里同學們都還是穿著涼拖鞋,有的甚至沒有鞋穿,光著腳丫子。一雙雙紅通通的小腳在教室里瑟瑟發抖,他們的臉上依然洋溢著微笑。看到這些孩子在這么惡劣的條件下還能堅持讀書、學習,讓我慚愧不已。想想自己在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媽媽每天準備好飯菜,有時還挑食,感覺衣服、鞋子不合適,還吵著要新的。與他們相比,我們條件太優越了,身在福中不知福。
還有一個感人的情節,給我印象深刻。瓦娃的媽媽把剩下的雞蛋給了奶奶吃,奶奶不舍得吃把雞蛋給了瓦娃。瓦娃也不舍得吃,放在口袋里,等到姐姐放學回來給姐姐吃。姐姐把她心愛的紅雨鞋給了弟弟。弟弟太喜歡這雙鞋了,睡覺都抱著。那天弟弟跟著姐姐一起來上學,同學們都穿新鞋,弟弟看見后,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新鞋穿在了姐姐腳上,說:“別人都穿新鞋,我姐不能不穿。”雖然家庭清貧,但是這個家庭充滿了愛,讓我非常感動。我家自從有了弟弟,我就有點嫌棄他,感覺自己很內疚。以后我要向瓦娃學習,用心關愛家人。
通過觀看這場電影,我看到比我們生活和學習條件差的孩子都能克服苦難,堅持學習,而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更應該去努力學習!
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4)
在怒江大峽谷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渴望自己能有一本書,期待自己能快快長大,能去上學,這些孩子都對學習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強烈的,而在城里的小孩,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不懂珍惜;越是貧困的家庭的孩子,越懂得珍惜。這就是城里的孩子和鄉下的孩子最大的最大的區別之處。
我是城里的孩子,城里的孩子的性格是暴躁的,不懂得珍惜。而我,正是和上面講得差不多,自從看了這部《走路上學》的電影后,回憶起了往事,我曾經是多么的小氣,洗澡時,我一邊玩水一邊用沐浴露吹泡泡。
吃飯時,吃了一半,就不吃了。穿鞋子的時候,鞋子還沒穿爛,有再買一對新的。這些都是屬于浪費行為,然而,在怒江大峽谷里,有一對姐弟,她們有了一雙新鞋子就開心的不得了,我們卻要挑三挑四的。
在怒江大峽谷的孩子,天氣那么冷,才穿一對拖鞋,要是換成我們,早就穿一對棉鞋、棉褲、棉襖、圍巾,身上都被圍得水泄不通。說到這,我突然很慚愧:我們天天都有車接,有車送,而大峽谷里的孩子,要用繩索綁穩自己,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江,這是多么危險的事情呀!對于大人和小孩來說,這可是隨時都會喪命的。
我們是多么的辛福呀,衣食無憂,而有些孩子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最終將毀了自己。一般有前途有成就的人,都是出自于貧困家庭,越是貧困的孩子,越有志向,越能有成就;越是有錢的孩子,就越貪心,越沒有愛心。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現在年紀這么小,就那么幸福,所以我們要知福享福,當你覺得不幸福的時候,再想想大峽谷里的孩子是怎樣度過的。
走路上學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5)
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讓我進入深深的思考:“每一個生命軌跡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著,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些人生活幸福,有些人生活平淡,有些人生活樸素原始。”
這部電影是在云南省怒江地區拍攝的,它反映的內容是傈僳族村民們住在江岸邊交通不方便的現實生活。
影片開演了,在小山村里住著一個叫瓦娃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活潑,也很愛學習,由于他的母親暫時還不讓他去上學,他只能在家里向他的姐姐娜香學習,有時候姐姐在數學上遇到難題他還會和姐姐一起解決問題,算出答案。做為姐姐的很疼愛弟弟也認為弟弟很有學習天賦是個天才。瓦娃每天都會站在江岸上送姐姐上學接姐姐回家。每當他看到所有和他一樣大的孩子自己會溜索上學,他都會忍不住想偷偷地自己溜索去學校看看學校到底長什么樣子,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在一起玩耍,但試過幾次都失敗了,因為他母親看管的很嚴。有一次瓦娃鼓起勇氣問母親:“為什么姐姐可以自己溜索上學人家的孩子也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母親說:“你的年齡還小媽媽不放心你自己溜索,等到你父親從城里回來讓他帶你溜索上學。”
他不理解媽媽的用心良苦,于是自己偷偷溜索到學校偷聽同學們上課,恰好被城里來的新老師發現,他拔腿就跑。
新來的聶老師看見這些孩子那么冷的天氣也不穿襪子皮鞋,她聽校長說家里沒錢買鞋這些孩子已經習慣了,于是聶老師幫孩子們量腳的尺寸然后打電話告訴同事這里的真實情況,他們積極捐鞋捐襪子,聶老師又把捐來的鞋子襪子一家一家的給孩子們送去,她來到娜香家看到瓦娃時就對他母親說,他就是我在學校里看到的第一位同學,母親知道他去過學校之后就立刻拿起掃把打瓦娃,含著淚說出她當年差點掉下大江的事……